阅览古今
元代的文学艺术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表现出独创性和民族融合的多元性,元曲就是这种文化多元性和独创性的代表。
元曲
元曲是元代具有独创性的文艺品种之一,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散曲和戏曲,其中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共有十七宫调,是在词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俗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的新体文艺。戏曲分为南戏和杂剧两种,南戏原来是浙江温州的地方戏,元代中期以后,唱词、声腔得到发展,其中昆山腔和海盐腔最为出名。高明的《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元杂剧
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演、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200多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700多种。元杂剧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关汉卿是元代最早、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也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60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他的作品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赞扬下层人民的机智和反抗精神。关汉卿的杂剧大都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剧中描写了善良的女子窦娥,遭到坏人的陷害,被官府关进监狱,最终含冤被杀的故事。这个悲剧深刻地表现了作家对社会的不满,对弱者的同情。关汉卿的创作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伟大的戏剧家。
王实甫也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他一生写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剧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张生和崔莺莺如何冲破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争取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歌颂一种挑战传统、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剧中崔莺莺、张生、红娘的可爱形象,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除此之外,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还有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纪君祥等。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可以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
元杂剧中的许多剧目一直到今天仍在戏剧舞台上上演,有的还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曾流传到欧洲,被改编成《中国孤儿》,受到世界的瞩目。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戏曲形式。它是把歌曲、宾白、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以唱为主。一本杂剧一般分成四折(幕),有的还有“楔子”(序幕),演出时一个演员(正旦或正末)演唱到底,其他角色只做配合的科白。唱词就是曲,每首曲都有一定名称,即所谓“曲牌”。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都是当时的名剧。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因在元杂剧和散曲上出色的艺术成就而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剧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
…………………………………………………………………………………………
马致远的小令
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明代的小说和戏剧
明朝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市民势力的不断增长,为明代文学创作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正统诗文创作衰微的同时,适应市民文化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等方兴未艾,显得特别繁荣。明代,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杰出的代表作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如今,这些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已被改编成影视剧,备受观众的喜爱。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创作了这部小说。《三国演义》全书叙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政治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的种种斗争,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书中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它持封建正统观点,以刘备为“正”的一方,曹操为“邪”的一方,对历史作出一种道德化的解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仁爱宽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肝义胆,曹操的奸诈多疑,司马懿的阴险狡诈,张飞的鲁莽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历史人物的处理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三国历史的看法。另外,书中人物所表现的智慧,也对读者有巨大的吸引力。
施耐庵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了这部小说。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的小说,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揭露社会黑暗现象,宣扬平等、民主,讴歌自由。全书主要描写宋江领导的梁山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全书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人物众多而又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语言洗练明快、酣畅活泼,通俗而富有表现力。书中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其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令人百读不厌。
吴承恩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长篇小说。明代人吴承恩根据唐太宗时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结合民间传说、话本、杂剧,汲取佛教故事、道教典故,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81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书中最光辉的形象是孙悟空,他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天神和妖魔,体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愿望。这部融合神话、传奇、志怪、演义、童话于一炉的长篇神魔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乐观、幽默的品格,藉神怪英雄的斩妖伏魔,以表达作者的爱憎,核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全书情节波澜起伏,紧张而富有节奏,语言幽默诙谐、灵动流利。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部小说充满了奇特的幻想,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对读者影响极大。
《金瓶梅》是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写的是宋徽宗政和年间的故事,共100回。作者笔名为兰陵笑笑生。本书以西门庆为主角,描写其与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等的故事,反映了暴发户式的富商西门庆由发迹到败亡的盛衰过程,揭露了晚明社会权贵、官府、劣绅、地痞、奸商相互勾结,恣意妄为,纵情享乐的丑恶行径。小说内容乃根据《水浒传》中西门庆勾引潘金莲,并和潘金莲偷情纵欲、杀害潘夫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所杀的情节展开,略加改动,从而描写西门庆从发迹到纵欲而死的故事。《金瓶梅》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中国小说史上是有开创性意义的。
三言与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是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
天启年间,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合之简称为“三言”。“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40篇,共120篇,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也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每集40卷,共80卷。作者根据野史笔记、闻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二拍”的一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市民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一些曲折动人的公案,通过官吏审判的剖露,以及对形形式式的人物,做出客观的展示,描绘了“百丑图”,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明代戏曲
明代戏曲继承了元杂剧和南宋戏文的优良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从元末到明初的社会生活。明代戏曲的形式有杂剧和传奇两种。南戏也称为戏文或传奇,是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上,南戏比杂剧规模更大,形式上的限制较少,如戏的齣数可多可少,每齣戏唱词不限定用多少曲牌,角色的多少也不限定。南戏到了明代,更吸收了杂剧的音乐曲调。嘉靖以后,昆腔兴起,使南戏的唱腔更为优美动人。南戏大为兴盛,成为明代最主要的戏曲形式。
高明的《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结合的作品。南戏《琵琶记》是高明得以名扬后世的代表作,它是在宋元时民间流行的蔡伯喈故事,在宋代民间讲唱、戏文中,蔡伯喈是一个弃亲背妇的反面人物,高明却把他改写成孝义两全的正面形象。它描写人情,真实细腻,婉转曲折,能深深打动读者。它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赞赏,获得不同阶层人们广泛的爱好。自它以后,文人雅士、名公大臣纷纷起而制作戏文,以致蔚然成风。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还被译为法文、日文,传播国外。
汤显祖的《牡丹亭》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南柯梦》和《邯郸梦》四剧的合称。四剧中尤以爱情剧《牡丹亭》最为著名。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别的爱情波折,表现了古代青年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该剧描写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作者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这特别表现在对杜丽娘内心细微活动的展现上。它的语言成就很大,不但充分个性化,而且精彩传神。曲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情景交融,很成功地描绘了美景和曲折变化的人物心理。《牡丹亭》可说是中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