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区
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邹忌修 ① 八尺有余,而形貌昳 ② 丽。朝服衣冠,窥 ③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⑤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⑥ ;期年 ⑦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⑧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
① 修:长,这里指身高。
② 昳(yì)丽:光艳美丽。
③ 窥(kuī)镜:照镜子。
④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⑤ 面刺:当面指责。
⑥ 进:进谏。
⑦ 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⑧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1. 邹忌认为为何妻子、侍妾和客人都赞美他?
2. 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 威王听了邹忌的分析后,做出什么决定?这对齐国有什么影响?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叶老师的话
古今有别,认识古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1. 辨认古文里的语气助词:
(若要更详尽的说明,请参考单元一)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齐国之美丽者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上述句子的“也”字,皆属于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王之蔽甚矣”的“矣”,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2. 掌握常见古文词汇意思
3. 名词活用做动词
(可参考这一期和下一期附录的《经一释长一智》资料)
“朝服衣冠”的“服”本指“衣服”,这里做动词“穿戴”。
4. 通假字
(若要更详尽的说明,请参考单元四)
“孰视之”的“孰”,通“熟”,表示仔细地察看他。
答案
1. 邹忌认为为何妻子、侍妾和客人都赞美他?
邹忌认为妻子说他美,是因为偏爱他;侍妾说他美,是怕着他;客人说他美,是想有求于他。
(原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 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他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3. 威王听了邹忌的分析后,做出什么决定?这对齐国有什么影响?
威王发布命令能当面指责他过错的官吏老百姓,都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他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他耳中的,得下等奖。命令发下后,劝谏他的人很多。一年后,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都来朝拜威王,齐国因而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仔细端详他,自以为比不上;照镜子看自己,更感觉不如他很远。
(孰=仔细、视=看、不如=比不上、自视=看自己、弗如=不如、远甚=很远 )
参考资料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 “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过了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夜晚躺着,心里在想这件事:“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侍妾说我美,是怕着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进朝廷见威王说:“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不清真相就很严重了!”
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每一期 ,会在这部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古文词汇。)
名词和动词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