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区
之前几期,老师曾谈过往年试题有《父亲》,所以这一期老师和同学谈谈如何写一个人。
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很熟悉、印象深刻的人。这个人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他有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件事反映出来的?我们可以用这几件事把这个人的某一优秀品质表现出来。
怎样用几件事来表现某一人物的特点呢?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围绕人物的特点,用一件大事、两件小事来表现。
二、围绕人物特点,选用几件事并列叙述。
学习用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的事例要典型,反映人物的品格也要典型。
二、叙述时,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
三、叙述时要注意人物自身的言行来为人物特点说话。
总之,通过几件事来描写人物,必须注意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都要把人物怎样做的写具体。这样,人物的性格、品质才会鲜明、突出。
咱们来读一读这篇同学的作品,《天使妈妈》。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令我可亲可敬的人,其中,我最崇敬的还是我那勤劳质朴善良的天使妈妈。在妈妈还没去那遥远的地方,成为天使的时候,她已年届四十八岁。虽然妈妈已经开始老了,但是脸庞依稀还有年轻时的漂亮。可由于长期操劳,妈妈的头发敌不过岁月的摧残,头上已有不少银丝,眼角也多了鱼尾纹。不过,妈妈唯一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天使般的笑容,妈妈的笑容依然那么的灿烂。
我家的生活条件不好。爸爸失业呆在家,他一蹶不振,家里经济拮据,于是,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妈妈瘦弱的肩上。她整天不闲着,忙这忙那,可却从不听她发过任何一句牢骚,说过半句怨言。妈妈还是积极过日子,她每天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在教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妈妈善良的心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可以洗涤人身上任何的烦恼,也滋养了我的心灵。
善良的天使妈妈,她乐于助人。她后来被病魔缠身时,还不忘行善,要把自己的钱捐出去帮助更需要的人。我百思不解,我们的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妈妈治病也需要庞大的医药费,但是妈妈还是大方地把钱捐出去了。记得那时候的我非常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我还真质疑妈妈的出发点到底是为了什么。妈妈只是平静地为我解疑惑:“那些我帮助的人,可能也过得很辛苦……”我听了,当下潸然泪下,我心疼得很,心里酸酸的……作为女儿我却不能为她做些什么。我打从心底佩服妈妈的大量,自己明明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怎么还在处处为别人着想!妈妈的行善,对比我的不解,无疑的,显得自己很小器。看着躺在病榻上的妈妈,心里升起了一个高大的母亲形象—她是伟大的。
心思不够细腻的我,经此一事,开始慢慢回想妈妈以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忆像是电影在我的脑子里不断地倒带,我才恍然发现,其实许多事情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原来一直都体现了妈妈的善良。
一幅一幅的镜头从我的记忆里晃过。每一次,我们在外用餐的时候,只要有流浪猫狗经过,妈妈都会自然而然地把碗里的一些饭菜分给它们吃。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也非只有我妈妈一个人那样做。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我曾亲眼目睹一些人的直接反应就是会拿水泼它们,有的人甚至不作多想,一脚就把它们踢开。妈妈告诉我,小动物也是生命, 众生皆平等,我们可要善待它们。
镜头缓缓移动。妈妈在家煮饭时,有时候会特地多煮一份。多出来的这一份是为了拿给住在隔壁家一个独居的老婆婆享用。老婆婆家境贫穷,她的孩子出远门工作,一年只回来几次,妈妈不忍心看老婆婆那么辛苦,所以都会拿饭菜给她吃。不过,妈妈知道老婆婆可能会不好意思接受,所以总是以不小心煮多了,又不想浪费为理由,好让老婆婆欣然接受。妈妈设身处地替为别人着想,她善待每个人,并不求回报,只希望别人也可以过得幸福。
妈妈呀,我记得您每天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静思语的其中一句:口说好话、心想好事、身行好事。而您,一直都实实在在地实践着“身行好事”。我相信,天底下的每个母亲都似天使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心存善念,时时行善的人;我也相信,母亲们是以身作则的,她们也希望孩子们以母亲为榜样。我在网上读过一句话:想要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什么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亲自己要先以身作则,才可以要求孩子。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妈妈就做到了!
妈妈呀,我知道您在遥远的地方照护着我。您生前为家人操碎了心,但我永远都记得您无论多艰辛,多难受时,从来都没有在我面前掉过一滴眼泪,只把笑容留给我。妈妈的身教言教,早已深刻在我心中。我希望我也可以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时时心存善念,把快乐幸福都带给大家。
简评:文章所写人物是一个受人敬爱的有代表性的妈妈。作者紧扣妈妈的一优点书写,是一个时时行善的楷模。故文章重点选取妈妈行善的事例,写眼前所见,写往日见闻,突出了妈妈是个善良的人的一贯性,也增强了文章的可靠性。作者写得情真意切,使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妈妈这个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
接下来,咱们再读一读这篇也是同学的作品,《怀念外婆》。
看着窗外那自由漂浮的云朵,不禁让我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可惜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返,在半年前的今天外婆已经离开了我们……
在我七岁那年,我们举家搬到城市定居。从此,每个星期六清晨时分,妈妈都会带我们到外婆家去探望她。此时,太阳还没露脸,外婆已起了个大早,准备就绪,坐在大门前迎接我们的到来。
外婆已经七十出头了,她长得不高,身材瘦小,腰背微微有些弯,一头银白色的卷发,还有一双炯炯有神会说话的大眼睛。她的一双大手满是裂纹,粗糙得像两把大锉,无论是干园地里的粗活,还是干缝纫的细活,都是动作利索干净;她的一双大脚走起路来落地有声,脚底生风,总是急急匆匆。看她那样子,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是一刻也不能闲住的人。
无可否认,在外婆家住上两天一夜,身心是愉悦且无忧无虑的。她总是领着她的孙子们,带我们去“参观”她的鸡寮、猪寮、羊棚……看看那些追逐着、嬉戏着的鸡群;又看看长得胖嘟嘟、圆滚滚、摇头摆尾的猪只;再看看活蹦乱跳,调皮得很的小羊。外婆的院子旁也饲养了仓鼠,一只、两只、三只……一看见小巧玲珑的小仓鼠,我的心都被它那可爱的外表融化了。这些都是在城市长大的小孩无法体会的悠哉生活。说白了,其实外婆饲养那么多小动物,不只是因为她闲不住的个性使然,更多时候是为了排解寂寞,打发时间。
不仅如此,在榴莲飘香的季节,外婆则带着我们去外公的榴莲园捡榴莲。在园地里,我们吃到的榴莲不仅是免费的,而且是新鲜的。看外婆对着榴莲,手起刀落,过后再徒手掰榴莲,神乎其技的技巧,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我们则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地就享用榴莲,那又绵又软又香又甜的口感,就让我禁不住赞叹。在品尝榴莲的同时,我们也享受着那伴随榴莲飘香的冷风,它的缕缕余香,还恋恋不舍地在空气里。外婆看我们吃得开心,她也乐呵呵地,她不停地掰榴莲的动作和神情,好像是越不停地做事,她心里就越高兴……
偶尔,外婆也会骑着摩托车载我到竹林去采摘竹荀。我和外婆所采摘的竹荀将交给妈妈,由妈妈负责下厨烹煮。晚餐时,我们就可以享受着用自己劳动换来丰盛的一餐。外婆也曾骑着摩托车载我去甘蔗园砍甘蔗,然后带回家,切成段,让家人一起咬甘蔗,其乐融融。别看外婆已经一把年纪,她还是老当益壮的,带着我们走一段路都不曾说累。不管是去榴莲园、竹林、甘蔗园,甚至每周必逛的菜市场,都是她去舒筋活络的地方。
每周小住后,由于星期一我们都必须上学,父母也得工作,因此星期日我们将返回城市的家。正当晨光熹微的黎明降临时,外婆已在静谧的厨房里忙活儿。她忙什么呢?当然是忙着包裹要让我们带回家的食物以及一袋又一袋的土产。她把她对孩子和孙子的爱,都满满装进食物里、土产里,让住在城里的我们,吃着、享用着时,也不免就想起她,挂念着她。那为什么不把外婆接去城市和我们一同生活,享享清福呢?外婆是不愿意的,她曾在大伯城里的房子小住,过后就嚷着回去乡下的家。刚住在城里时,外婆常说浑身筋骨疼,让她心里闷得慌,吃饭不香,睡觉不踏实。这么一来,我们真拿她没办法了!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有这么一首歌,叫做《外婆家的澎湖湾》就是专门写给和赞美全天下的外婆。我永远记得她总是乐观地看待生活;她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任何人;她总是勤劳热情地干活儿。可是,闲不住的外婆最终还是逃不过岁月和疾病,她与世长辞了。不过,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的典范;她的一喜一乐、一颦一笑,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外婆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简评:本文的中心是要反映外婆的本色——勤劳。主要内容是写外婆闲不住,这闲不住(勤劳)的特点,作者是选取“饲养家禽”、“园地里(包括竹林、甘蔗园)干活”两件事来表现的。因此,这两件事应写具体。这两件事都能反映勤劳的品质,应作为重点写。可惜,原文只概括地写了做什么,没有详细写“怎么做”的过程,虽有强调外婆是闲不住的人,但重点不突出。
同学们,你们也可尝试用上述方法练笔。以下题目仅作为参考,快点动笔吧,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题目库存:
1. 难忘的朋友
2. 我的同桌
3. 爱哭的班长
4. 我的一位师长
5. 爸爸二三事
6. 爱唠叨的奶奶
7. 引路人
8. 一位偶然相遇的人
9. 我喜爱的一个人
10. 风雨中的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