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9295

阅览古今 | (25)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唐末藩镇割据以后,北方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即从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以后的五十多年间,中国北部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南方及河东地区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即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吴、南唐、荆南、北汉,总称十国。唐朝灭亡以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五代十国兴衰表

公元907年,朱温建梁,王建建蜀

朱温是五代后梁的建立者。唐末,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投降唐朝,赐名朱全忠,转而镇压黄巢起义军。朱温在藩镇混战中击败秦宗权、朱瑄、李茂贞等对手,掌握了唐军政大权,进封梁王。907年朱温废掉哀帝,结束了唐王朝290年的统治。他建国号为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中国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勋二十四岁继承晋王王位,带领晋军多次打败后梁军队,在赵州柏乡(今河北赵县)大败梁军精锐。他在战斗中常身先士卒,亲自冲锋作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灭掉后梁后,重用伶人、宦官,他们飞扬跋扈,干涉朝政,造成将士人人自危,流言四起。926年魏博镇士兵服役期满,回调途中,发生兵变。李存勋派李嗣源前去镇压,谁知两军合一,共同逼近东都洛阳。李存勋仓皇出逃,他在途中抚慰士卒,许以重赏,但士兵们说他赏赐得太晚,没人感恩。不久亲兵又发生兵变,李存勋在混战中中箭身亡,年仅四十三岁。

儿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原是后唐李嗣源的爱将,骁勇善战,因拥戴李嗣源称帝有功被封为保义军节度使,此后势力逐渐膨胀,掌握北方政权。后唐末帝李从珂对石敬瑭不放心,决心削减兵权。石敬瑭派使者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助,愿意称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卢龙一带、雁门关以北的地方给契丹。耶律德光大喜,派五万骑兵入援石敬瑭,打败后唐军队,并立石敬瑭为后晋皇帝。石敬瑭称帝后,更加媚事契丹,每年进贡金币三十万。石敬瑭无耻的举动,臭名昭著,遭到众人的反抗,很快后晋就灭亡了。

钱镠是吴越国的建立者。唐末他跟随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来钱镠杀董昌,割据两浙。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他在位期间,大兴水利,修筑捍海石塘。他重视农桑,大力发展生产。因此钱塘富庶,甲于东南。

高平之战

954年北汉趁后周太祖郭威逝世,世宗柴荣新立,政局未稳之机,联合辽军大举南下。周世宗亲自带兵应战,在高平大败北汉军队。战后柴荣处斩了在战争中临阵脱逃的大将樊爱能、何徽等70余人,从此军中的骄兵悍将才知道军令严明。高平之战击败北汉,威慑辽军,后周政权得以巩固。

周世宗改革

周世宗即柴荣,五代后周皇帝,954年到959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他整顿禁军、严肃军纪;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发展经济;毁佛铸钱,裁汰僧尼;刷新吏治,赏罚分明。周世宗出兵讨伐后蜀,攻取秦、凤、成、阶四州。他三次亲征南唐,取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周世宗北伐契丹,收复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为以后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与艺术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但南方相对经济文化繁荣,出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和画家。

李后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961年继位,史稱李後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卻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都是李煜的千古杰作。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卻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其前期作品多以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和男女爱情为主,后期词作则怀念故国,感叹身世,感伤情绪浓厚,题材与意境较前期有较大突破。


赏析:这首词作於李煜亡国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李煜打了败仗,失去属国君主的地位,离開江南、宮廷,后妃、臣子,被带到汴京,当了宋王朝的俘虏。宋太祖气恼他有过反抗,封他爲违命侯,以示惩戒。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赐第囚居,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沒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這首词通过今昔交錯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它也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词的开头,用春花秋月来比喻美好的时光,如今词人身为阶下囚,过着的是囚犯的生活,感叹苦难的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而不觉伤怀,往事不堪回首。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已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而变得憔悴了。李煜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宫闱秘事。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无穷无尽。词人用春天长江的流水來比喻无限的哀愁,充滿怀念南唐故国之情。


赏析: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天,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的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鲜花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无休无止,永无尽头。


赏析: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那棵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不断,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译文: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來双淚垂落。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彷彿在梦中一般。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迴故国的痛苦、悲哀和绝望。

词人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銷魂独我情何限”,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特殊的悲哀和绝望。


赏析:门帘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在迷梦中,才能忘记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容易,再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往事如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走了,今昔对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婉转凄苦的哀歌。


《花间集》

花间集》为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共十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它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欧阳炯、李璟等十八家诗词497首,内容多描述游玩享乐的生活,刻画妇女娇娆神态。作品的共同风格是绮丽香软,因此这些词人被称为“花间派词人”。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画。顾闳中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以善画人物著名。《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奉李后主之命,暗中窥察韩熙载家中宴请宾客熙攘热闹的情景后,目识心记画成的。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场面,形象生动,描染工细,是当时贵族生活的写照。


黄荃、徐熙

黄荃、徐熙都是五代最著名的花鸟画家。

黄筌,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北宋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黄荃在前蜀时担任画院待诏,擅画花鸟,兼工人物、山水松石、墨竹,无所不能,尤其以画花鸟草虫鱼最负盛名。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谓之“写生”。他所画的珍禽异兽、名花怪石,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宫廷贵族所欣赏,有“黄家富贵”之称。他的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

徐熙是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出身于“江南名族”。徐熙的画作在南唐甚受重视,为后主李煜所欣赏,在宋代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徐熙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他所画的花鸟,不加修饰,就呈现出秀美活泼的意趣,他的画与同时代黄荃的花鸟画相比,自成一家,有“徐熙野逸”之称。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现传为徐熙的《雪竹图》《玉堂富贵图》《雏鸽药苗图》皆非真迹,只能从中领略其风格和画法。

后人将徐熙与黄筌并称为“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为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之代表。

黄荃《雪中白鹭》
黄荃《雪中白鹭》
黄荃《青山白鹤图》
黄荃《青山白鹤图》
黄荃《写生珍禽图》
黄荃《写生珍禽图》
徐熙《玉堂富贵图》
徐熙《玉堂富贵图》
徐熙《石榴图》
徐熙《石榴图》
徐熙《雪竹图》
徐熙《雪竹图》


荆浩

荆浩是五代后梁时著名的山水画画家,荆浩博通经史,博雅好古,能写文章,也能作诗。曾得到宰相裴休的关照,担任小官,后来罢官回乡。为了躲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荆浩善于山水画,师从张璪,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他擅长画深谷的山石树木,喜欢描绘云雾缭绕的山顶,百丈危峰,奇旷高远,颇有意境。荆浩著有《画山水诀》一卷,总结了自己画山水画的经验,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匡庐图》,今存摹本。亦工佛像,曾在汴京双林院作有壁画。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荆浩《匡庐图》绢本水墨
荆浩《匡庐图》绢本水墨

荆浩《雪景山水图》
荆浩《雪景山水图》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