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区

古韵文 | 叶老师古韵文纸上浅谈兵记(27):《旅宿》

        这个单元,我们谈谈诗歌的表现手法。这类的问题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甚少出现,但“了解诗歌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是中五华文课程的学习标准之一,所以同学们应该掌握基本的诗歌表现手法。

        若题目要求“赏析”或“评析”某句诗句,答案必须提及有关的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下列几种:

0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例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例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例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例子: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例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07、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08、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例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09、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例子: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挑战自己

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旅宿》


1. 写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写出诗中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诗句。

3. 结合全诗,简要评析“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如何表现羁旅之思

4.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这一句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羁旅在外的孤单之情,为何却在尾句用“好烟月”“钓鱼船”描写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联系全诗的情感,对“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


1. 写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了自己羁旅在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的寂寞沉郁的心情。

答案说明 (详细解说,请参阅单元二

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回答方式:

诗人的思想感情 + 思想感情的源头。

诗人的思想感情(寂寞沉郁)+ 思想感情的源头(羁旅在外,对家乡深切思念)


2. 写出诗中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诗句。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答案说明 

“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是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诗中,寒夜孤灯及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的实景,让诗人觉得孤单,思念故乡旧年往事。


3. 结合全诗,简要评析“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如何表现羁旅之思

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寒夜孤灯及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的实景,抒发自己觉得羁旅在外、孤单的感情。


4.“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这一句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诗人以此手法表达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答案说明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诗人确确实实远离故乡,家书难达,是属于实写;梦境属于虚写。


5.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羁旅在外的孤单之情,为何却在尾句用“好烟月”“钓鱼船”描写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联系全诗的情感,对“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

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答案说明 

诗歌前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 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参考资料

【译文】

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作伴,自己一个人凝神沉思。在寒灯下回忆旧日里的事情,听到孤雁的哀鸣惊醒难以入眠。梦见返回家乡路途遥远,到家时已经拂晓,家书到家要隔上一年。苍江上一片美好的烟雾与月色,门前有在小船上垂钓的人。

【鉴赏】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能不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么?“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