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古今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在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土地兼并严重,各地灾荒不断,变乱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危机四伏,败相丛生,陷入了由盛转衰的历史境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后,迅速崛起,开始向外进行殖民扩张。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变。
闭关政策
清政府实行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757年,乾隆帝以“洋商多的地方,民风容易浮嚣,容易滋事”为理由,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仅保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同时建立“公行制度”,规定洋商来华,只准与经官府特许的公行商人进行贸易。此外,清政府还陆续颁布《防范外夷规条》(1759)、《民夷交易章程》(1831)、《防范夷人章程》(1831)等规条、章程,对外商的商务活动、居住处所、居留日期、行动范围等作出苛细的规定,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也加以限制。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通过广州口岸进行的双边贸易约占中外海上贸易的80%。从英国输入中国的主要商品有各种呢绒、刀具、钟表等金属制品以及产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的棉花等。从中国输往英国的货物主要是茶叶,其次为生丝、土布,此外还有丝织品、陶瓷、糖、大黄、樟脑、水银等。在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地位,英国则处于入超的地位。为了追逐利润,扭转贸易逆差,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人民,英国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1840年,英国为了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竟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注释:
公行制度: 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公行,亦称 “官行” ,是指经官府登记认可,由专营对外贸易的行商在粤海关广州口岸组成的垄断性组织。公行最早设立于1720年,一度因外商及其他行外华商的反对而解散。1760年,清政府在广州恢复公行制度。1770年裁撤。1782年再度恢复。公行具有亦商亦官的职能,享有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同时也担负向来华外商宣达官府政令、承保缴纳进出口货税等义务。公行制度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以后才被打破。
禁烟运动
英美等国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严重毒害了中国民众的身体,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使清政府原已拮据的财政状况更加困顿,同时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面临兵弱银荒的严峻形势,清政府决心禁烟。1839年,道光皇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由此,掀开了禁烟运动的序幕。
鸦片
鸦片,是英文opium 的译音,俗称“大烟”,是由罂粟果内的浆汁经干燥提炼而制成的一种麻醉品。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来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它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可以入药。明朝末年,吸食鸦片的恶习从南洋传入中国。吸食鸦片极易上瘾,瘾上来时,人会鼻涕眼泪直流,手足无力。久吸鸦片者,精神萎靡,骨瘦如柴,严重的甚至会丧命。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机构。它拥有“皇家特许状”以及军队、舰队等,完全垄断英国同中国的贸易。1757年,东印度公司占领了鸦片产地孟加拉,强迫当地农民扩大鸦片的种植范围。1773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确立了以鸦片侵略中国的政策,取得鸦片专卖权,开始在印度推广鸦片种植,设立鸦片加工厂制造鸦片,并对华进行罪恶的鸦片走私。1797年,东印度公司又取得制造鸦片的垄断权,扩大了鸦片生产的规模。
鸦片贸易
1767年以前,清政府只允许输入少量鸦片,以供药用。18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英属印度当局确定以鸦片侵略中国的政策,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美国随即效仿,加入对华鸦片走私的行列中。19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沙俄也从中亚向中国输入鸦片。据统计,1800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500箱,1838年增至40000多箱。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在政治经济上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以 “洋药” 之名纳税入口,鸦片贸易合法化。
驰禁派与严禁派
19世纪三十年代,清政府在要不要禁绝鸦片问题上发生分歧。1836年,太常寺卿许乃济上奏道光帝,主张除禁止文武官员、读书人和士兵吸食鸦片外,允许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后合法进口;允许内地种烟,许氏的主张得到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等人的支持,这些人被称为驰禁派。湖广总督林则徐、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朱嶟、鸿胪寺卿黄爵滋等人主张严禁鸦片。1838年,黄爵滋在奏摺中详述了鸦片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提出严惩吸食鸦片的建议。林则徐指出,若听任鸦片泛滥,则数十年之后,中国既没有可以打仗的兵,也没有饷银。这些人被称为严禁派。
道光帝
道光帝,名爱新觉罗·文宁(1783–1850)。他在位期间,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危机四伏。尤其是鸦片走私泛滥,流毒全国,致使大量白银外流,造成“兵弱银凅”的危局。为了摆脱统治危机,道光帝于1838年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惊慌失措,急图苟安,于1842年,派耆英、伊理布等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又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林则徐(1785 - 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历任东河道总督、江苏巡抚。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禁止吸食鸦片,卓有成效。1838年底,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到广东后,林则徐严厉禁烟,于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所收缴的鸦片。为防止英国人挑衅,他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广东无法逞凶。1840年,林则徐因受琦善等人的诬害,被革职。1842年被发配至新疆。临行前,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明了自己一心向国,不计祸福的高尚情怀。后来林则徐又历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他奉命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病逝于途中。
虎门销烟
1838年12月,林则徐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第二年,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发出谕帖,要求外国烟贩限期将所存鸦片尽数缴官,并写出保证书,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否则,一经查出, “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此后两个月中,林则徐共查缴鸦片2370000多斤。六月三日至二十五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共历时23天,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
鸦片战争
中国严禁鸦片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决定以武力保护鸦片贸易,挑起了武装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间,英国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而调兵遣将,反复攻战;中国广大爱国官兵为捍卫民族尊严,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抵抗;清朝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惊慌失措,最终妥协求和。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蒙受巨大的屈辱。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战争是由英国向中国强行推销鸦片所致,故称鸦片战争。1839年英国政府获悉中国禁烟的消息,决定出兵中国,以武力保护鸦片贸易。1840年6月,英国舰船抵达广东海面,发动侵华战争。因广东有所防备,英军转攻厦门、定海,直逼天津。清廷大震,将林则徐革职,任命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允诺议和,英军这才南返。第二年一月,英军再次侵犯珠江口,清政府被迫宣战。二月,英军攻陷虎门。五月,攻占广州,强迫清将奕山签订《广州合约》。八月,英军攻陷厦门。十月,定海、镇海、宁波相继陷落。1842年六月,英军攻陷吴淞炮台,溯江而上,进犯镇江。1842年八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求和,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义律 义律,出身英国贵族,1834年来华,后升任驻华商务监督。他在任期间,蓄意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并竭力鼓动英国政府以武力保护鸦片贸易。1841年1月,他威逼琦善默许《穿鼻草约》,五月,又率军侵占广州,胁迫奕山签订《广州合约》。后来因英国政府对义律所获得侵略权不满足,将他调离中国。 |
关天培与虎门之战
关天培(1781-1841),江苏山阳人。他行伍出身,1834年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到任后,他积极建筑炮台,添置大炮,训练水师,一改虎门海防的旧貌。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他深知英国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将自己的几件旧衣服以及几颗脱掉的牙齿装在木匣子里,寄给家人,决心以死报国。1841年,英军大举进犯虎门炮台。关天培亲自率领守军进行抵抗,他负伤十余处,血染战袍,但仍镇定指挥。终因双方力量悬殊,与守台官兵40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琦善 琦善(约1790-1854),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巡抚、总督、将军等职。1840年英军北犯大沽,以武力要挟清政府。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琦善,允诺与英军在广州议和,并诬陷林则徐禁烟是“措置失当”。之后琦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议和。他遣散水勇,拆除海防,并于翌年擅自与英国和谈代表义律订立《穿鼻草约》,私下允许赔款、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等条款,后为广东巡抚怡良等揭发,被革职拿问。 |
奕山 奕山(1790-1878)是道光帝的侄子,曾任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1841年奕山受命督师赴广州对英作战。抵达广州后,他拒绝林则徐的战守方案,声称“防民甚于防寇”,整日饮酒作乐,全无战意,却又盲目自大。五月,他轻率下令出战,企图侥幸获胜,但却一触即退,在城头上竖起白旗向英军请求投降。他在义律的胁迫下订立《广州合约》。其主要内容为:交付英军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哩、英军不入广州城。事后,奕山把败仗说成胜仗,骗取清政府批准。鸦片战争后,奕山被革职问罪。 |
陈化成
陈化成(1776 - 1842)福建同安人,历任总兵、提督等职。鸦片战争后,他受命担任江南提督,镇守吴淞口。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陈化成率部迎战,击伤敌舰数艘,杀死杀伤敌军数百人。后来两江总督牛鉴从宝山临阵退逃,陈化成腹背受敌。有人劝他离开炮台,他大义凛然地说:“我奉命剿贼,有进无退,只有以死报国。”随即率领士兵同英军展开肉搏战,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镇江之战
1842年,英军舰队侵入镇江江面。清军副都统海龄率领千余名旗兵及青州绿营兵600人守城。英军登陆,攻占城外高地,并炸破西门入城。清军将士在海龄的指挥下,步步为营,节节抵抗,与英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和肉搏战。两日后,镇江失陷,守城将士大多牺牲,海龄督战至最后时刻自缢身亡,他的家眷也一起殉难。
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侵略者的炮口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等国先后订立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遭到破坏。由此,古老的中华帝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天朝上国”的衰败没落,使一些关心国家命运的士大夫从迷梦中惊醒,他们睁眼看世界,发出了外抗强敌、内求变法的呼声。
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 年份 | 签订者 | 主要内容 |
《南京条约》 | 1842 | 中英 | 1.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
《虎门条约》 | 1843 | 中英 | 1. 英国享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 2. 准许英人在 “五口” 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
《望厦条约》 | 1844 | 中美 | 1. 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
《黄埔条约》 | 1844 | 中法 | 1. 法国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 |
《上海租界章程》 | 1845 | 中英 | 1. 划定洋泾滨以北、李家庄以南的土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作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 |
租界
西方列强在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建立的作为外侨经商和居住、由外国直接管辖的地区。1845年英国通过《上海租界章程》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1848、1849年美国与法国也相继在上海建立“美租界”和“法租界”。此后,租界制度被逐渐推广到广州、厦门、天津、汉口、九江、镇江等许多通商口岸。租界最初开设时,中国政府在界内尚仍保有领土主权以及行政、司法等管理权,但随着外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在租界的权利逐渐被侵夺。列强不仅在租界建立工部局或公董局等行政机构,而且还设置巡捕、法院、监狱等,行使治安、税收、警察、司法等各项权力,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和法律之外的一套统治制度。租界因此变成“国中之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据点。
思考题:
1. 香港是如何割让给英国政府的?
2. 假设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最鼎盛的时期,例如在康熙、雍正与乾隆的年代,你认为清政府有能力打败西方列强的侵略吗?试提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