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区 | 中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然后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③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⑤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 陇 :田埂。
② 挞 (tà)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③ 痴 :此指一心一意,沉醉于。
④ 长明灯 :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⑤ 琅琅 :象声词,形容钟声或读书声。
1 为什么王冕忘了放牧的牛?
A 他天性好玩,喜欢到处跑。
B 他无心工作,想着要到学堂上课。
C 他一心二用,一边放牧,一边读书。
D 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得入神忘记了。
2 为何王冕遭父亲责打?
A 有人投诉牛只践踏他家的农田。
B 邻居的牛只跑到王冕家的农田去。
C 他因为要读书,把牛只赶去农田。
D 他放牛时不用心,让牛群到处乱窜。
3 对王冕的行为,母亲有什么看法?
A 她认为应该支持孩子的建议。
B 她建议把孩子送到寺庙里居住。
C 她觉得应该尊重孩子想要读书的意愿。
D 她觉得孩子顽劣,应该给他一个教训。
4 从哪方面看得出王冕好学不倦?
A 他忘了把田埂上的牛群牵回去。
B 他被父亲打了一顿后,并没悔改。
C 他为了达到心愿,断然搬到寺庙学习。
D 他半夜坐在佛膝上借长明灯的光诵读经文。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5 哪项适合形容王冕的学习态度?
A心无旁骛
B心神不定
C 持之以恒
D 坚持不懈
6 文中王冕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I 勤奋刻苦
II 孝敬父母
III 坚定执着
IV 虔心修佛
A I和III
B II和IV
C I、II和III
D II、III和IV
I 日痴如此
II 恬若不见
III 已而复如初
IV 佛像多土偶
7 以下哪一组的画线词语的词义相同?
A I和II
B II和IV
C I、II和III
D II、III和 IV
“夜潜出。”
8 给上面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 神秘地
B 偷偷地
C 悄悄地
D 慢慢地
“曷不听其所为?”
9 哪项是上面句子的正确翻译?
A 如何相信他的所作所为?
B 为什么不听任他想做的?
C 为何不聆听他所作的一切?
D 怎么可以不接受他行为是正确的?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10 哪项是上面句子的正确翻译?
A 王冕便出走,到寺庙居住。
B 王冕因为这样走了,到寺庙居住。
C 王冕最终告别家人,搬到寺庙里住。
D 王冕于是离开家,投靠到寺庙居住。
参考答案:
题数 | 答案 | 小锦囊 |
1 | D | 原文: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王冕在田埂上放牛时,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 |
2 | A | 原文:或牵牛来责蹊田。 王冕因跑去学堂听课,结果傍晚忘了把牛只牵回家。牛只在无人看管下,跑去践踏邻家的农田。邻家牵着王冕家的牛来责怪王冕父亲。 |
3 | C | 原文:日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王冕母亲看到儿子如此执着热爱学习,认为应该顺应他,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4 | D | 原文: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长明灯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文章中的“夜”和“旦”说明了王冕从夜晚读书到天亮,勤奋好学的态度。 ** 辩证:“他忘了把田埂上的牛群牵回去。”是因为他一心执着于听人念书,忽略了手上的工作, 不是勤奋好学的态度。 |
5 | A | 原文: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寺庙里的佛像面目狰狞凶恶,王冕不受干扰,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反而内心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专心致志地研读手上的书本。 成语“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表示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
6 | A | 王冕勤奋刻苦,表现在全文两件事例上。 -王冕听人读书忘了放牛,突出他的执着; -王冕伴长灯读书,突出他的专注。 王冕也坚定执着,任何艰苦的环境,都无法阻挡他学习。这可从以下几点看到。 -他偷偷地跑进学堂,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尽管遭父亲责打,他还是坚持学习之路。 -他为了达到心愿,断然独自搬到寺庙学习。 -佛像面目狰狞凶恶,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 |
7 | C | 日痴如此的“如”解释为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即是像这样。 其他例子:如是、如同、如故、如初。 恬若不见的“若”解释为“如”、“像”。 佛像多土偶的“像”解释为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画像、塑像、雕像。已而复如初的“如”解释为“像”、“同什么一样”。 |
8 | B | 潛(动词):隐在水面下活动,如潜水。 潜(副词): 秘密地、暗中地、偷偷地,如潜藏。文中指的是偷偷地进入。 |
9 | B | 曷不听其所为? “曷”通“何”,解释为“为什么”。 “听”翻译为“听任”、“听凭”。 “为”翻译成“做”, 文中指的是王冕想要做的。 |
10 | D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因”这里是连词,表示“于是”、“就”。 “以”字在这里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含有“来”、“用来”的意思。在文中表示投靠寺庙的目的是居住,不需具体翻译出来。 |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他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却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们念书。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还是这样。母亲说:“儿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请)呢?”王冕于是离开家,投靠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本,映着长明灯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然是小孩,却心神安适,好像没有看见佛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