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区
议论文-作文材料(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材料,是作文准备的第一步。获取材料的方法有多种。
一为“感悟”:或亲历一事,印象深刻,萦绕于怀,于是捉笔为文;或阅读某文,观看某剧,心有感触,不吐不快,于是发生议论。
二为“查找”: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对象,然而心中的“储备”不足(如缺少事例或言论)或不确(如事例细节不明、言论只知道大意),就得从书上、报刊或网上去收集、查找、核对。
三为“观察”:从写文章的角度说,游历、采访、参观、实验等,都是通过观察获取材料的途径。
在有了充分的材料之后,就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选择材料,是文章构思阶段的重要工作。接着,在草拟提纲或文稿时,对已初步确定采用的材料还要进行一番组织。一是排定材料在文章中呈现的先后次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各类文章的材料排序有各自的规律,有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有的按景物客观展示;有的按作者剖析事理、说明道理、抒发情感的逻辑顺序。总之,要做到有条不紊,顺理成章。二是要考虑材料的详略,所用的材料要有主次之分。材料运用次序分明、详略得当,则文章读来和展开一幅层次清晰、浓淡相宜的山水长卷,令人赏心悦目。
综上所述,写文章必须十分重视材料的获取、处理和运用。以下作文材料,即按作文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分类。
1. 爱国主义
-爱国报国
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年轻时便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后任小官,两次上奏朝廷,针砭时弊,提出改革主张,表现了他位卑不忘忧国的精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虽几起几落,“忧”字始终是他高尚人格的核心。他以“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广胸怀,呼唤着神圣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励了一代代爱国仁人志士。
② 汉代名将霍去病,多次西征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功勋,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府邸,并叫他去看看。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③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因主张北伐抗金,遭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他收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得到实现,只得以苦吟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临终前,他写下《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④ 戚继光17岁时丧父,承袭了父亲的军职。他牢记父亲的遗言,发誓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的军人,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自此,他为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和加强北方边防度过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坚持气节
① 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在抗战胜利后,在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中,他身患重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当时他的生活非常困苦,终于在1948年8月24日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他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②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生坚持抗元,被捕后不为高官厚禄所诱,宁死不降。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爱国主义的烈火,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凯歌。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成为后代许许多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③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⑤ 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⑥ 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⑦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⑧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⑨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⑩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