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历年考题
陈老师的话:
这一期,列下不同分数的答案,让考生一目了然,如何才能取得满分。作答时,稍微注意各题的分数,才能回答完整,并取得满分。
2011 试卷二
第一部分 现代文 [65 分]
第1题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王飞越捐献角膜的始末。答案字数不可超过120。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一点什么给这个曾经让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
答案: 王飞越【1%】身患绝症【1%】, 想给世界留点东西【2%】。 @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遗爱人间 |
可是她的全身已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于医学解剖和实验显然已经不太可能。
一日,来探病的弟弟说:“姐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哟。”这句话提醒了王飞越女士,病床上的她顿时兴奋起来:我要捐献眼睛角膜。
答案: 弟弟的一句话【1%】,让她想捐赠角膜【1%】。 /或:弟弟提醒她捐献角膜【2%】 |
她的遗愿立刻遭到父亲和女儿以及亲友们的反对,沉浸在即将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中的他们,无法理解王飞越的做法。他们在病床前,苦苦哀劝。面对劝说,病床上的王飞越也含泪诉说:“这样做,可以让两个人重见光明,难道你们不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要求吗?”她支撑着写了申请书,求丈夫为她签字。
答案: 在她苦求下【1%】,亲友才支持他的决定【1%】。 @丈夫为她签字。 |
字终于签了,王飞越松了一口气。可癌细胞已经开始肆虐扩散,加之用药,造成全身水肿。如果水肿也造成角膜损伤,就会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质量。她忍着痛请求医生:“保护我的眼睛,请不要用止痛药。”
答案: 当病情加剧时,为了保护角膜【2%】,她拒用止痛药【2%】。 @不造成角膜损伤 @停止用药 @不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质量 @她担心捐献计划成泡影 |
伤痛折磨着她,然而她更担心的是,一旦角膜受到损伤,她的捐献计划将成为泡影。她提出请求:“在我停止呼吸之前,现在就摘掉眼球。”
答案: 更要求摘下眼球【2%】。 |
丈夫和女儿,还有医生护士们流泪了。守护在一边的眼科专家们也制止了她。
疼痛不断加剧,死神临近,王飞越的一只眼睛甚至已不能闭合。她知道,生命已无法挽留。她最担心的是眼球的完好无损,为此不断发出请求,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拔掉氧气管,拔掉氧气管!
拔掉氧气管,意味放弃呼吸,放弃生命,放弃这个美好的世界。丈夫和女儿泣不成声。这样的请求没有被采纳,她就以拒绝治疗来抵制。她如愿了,氧气管终于被拔掉。但接着,她又提出新的请求,拔掉输液管。这一次,周围的人沉默了,彻底尊重了她的意愿。
答案: 甚至坚持【1%】放弃生命【2%】。 @拔掉氧气管、输液管 /或:拒绝全部治疗【3%】 |
生命之花终于凋零,只有她的角膜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其中的一只角膜,竟让三位病人重见光明。共有四位患者,包括年轻人和老人,分别承接了她的光明。这位从未走出过县城的女士,将光明播撒到南疆北土,播撒到遥远的地方……
答案: 最终如愿【1%】 @最终大家尊重她的意愿。 @最终眼球/角膜被保留了。 她死后,其角膜让四人重见光明【2%】。 三人【1%】 |
她有一段临终录音,那是对承接她光明的人说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见光明,尽情享受春光。
(李海燕《享受生命的春光》,有改动)
[20分]
第2至6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我刚上初中时,读了好一些科普读物。我记得有一本伊林写的书《人怎么变成巨人》,沿着科学发展史介绍了很多科学家,如法拉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这本书给我的影响,一是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由此爱自然,追求大自然给自己心灵带来的安慰。二是惊讶于科学对人类的贡献。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直接受益于科学的探索发现,但我们并不那么注意。最早发现电能传导的是一名英国工人,但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第三就是对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状态产生敬羡。就像刚才说的,人们常常受益于科学而不自知,但从来没有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因此而怨言,他们只把科学的真理看得最高。我当时看了不少这类书,可以说,一方面是国家的分配安排,一方面也是科普读物促使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中国出了很多好的科普读物,像《十万个为什么》,在历史上起了很好很大的作用。二是太功利化,什么有了科学养猪就肥、养蝎子就赚,这种对科学庸俗化的通俗解释,当然也有它的作用,但如果以为科学就是致富,只有一种解释,而没有更高层次的科学理念,是很糟糕的。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在知识的传递之外,贯穿这样几个重点。
首先是做人。爱因斯坦说过: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特别是搞基础科学的,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他们凭的是信念。
其次,恰恰是非功利的追求带给整个人类最大的功利。科学和知识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全人类、服务全社会的。现在都讲知识产权和专利,其实真正的科学家并不重视这些,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你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你一个人的成果吗?科学的价值不在专利,它只有服务人类才能体现其价值。
第三是训练培养当代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实证和理性的思考方法。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信迷信,和达尔文一起发表进化论的华莱士就相信人用意念能折弯勺子;获诺贝尔奖的克鲁克斯相信鬼神,因为有一次他照像时发现他背后有个美丽的女郎,他认为那是一个魂,后来被证实那只是摄影师在暗室里的一点小花招罢了。而有的科学家之所以迷信,就是因为蔑视理性,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的基石是实验、实证,而且在同样条件下,实验结果是可以重复的。最后,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观、美感。自然是美的,科学也是美的,孩子从小有一个敏感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美,会受益终生。
总的来说,对少年普及科学,一开始不必太郑重其事,也不必背太多知识,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并未以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基础。这些比单纯让孩子记住地球离太阳多远、闪电为什么在打雷前等等,效果要好得多,也重要得多。
(甘子钊《科学普及的不仅是知识》,有改动)
2 为什么作者对真正的科学家产生崇敬的心理? [3分]
答案:
● 因为这些科学家都没有功利之心,//只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真理。
● 因为这些科学家对科学研究无私的付出//和对真理的重视。
● 抄原文:
人们常常受益于科学而不自知,但从来没有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因此而怨
言//,他们只把科学的真理看得最高。
【只对一项//2%】
多抄原文答案:
就像刚才说的,人们常常受益于科学而不自知,但从来没有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因此而怨言,他们只把科学的真理看得最高。【2%】
现在的科普有两大误区,一是过于强调单纯的知识,其实科学普及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观、世界观、人文素养、心灵的修炼。 |
3(a)试解释“误区”的意思。 [3分]
3%答案:
● 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不正确认识或做法
● 错误的看法/见解/观念/概念/观点想法
● 长期形成的错误认识或错误做法
● 误解
2%答案:
● 错误的思想
1%答案:
错误的方面/地方/部分
0%答案:
错误的地点/地域/领域/行为/事/理念/情况/方法
(b)“单纯的知识”指哪种知识? [2分]
2%答案:
● 科学知识/科学的基本知识
● 指地球离太阳多远、闪电为什么在打雷前的知识
1%答案:
● 科普知识/普通的科学知识/从科学角度的事物
4 为什么真正的科学家都不重视知识产权和专利? [3分]
3%答案:
● 他们认为科学和知识是属于全人类、服务全社会的。
● 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不是一个人的成果,科学的价值不在专利,它只
有服务人类才能体现其价值。
【只对一项//2%】
2%答案:【多抄原文】
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你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你一个人的成果吗?】科学的价值不在专利,它只有服务人类才能体现其价值。
1%答案:
● 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你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你一个人的成果
吗?
● 科学和知识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全人类、服务全社会的。现在都讲知识产权
和专利,其实真正的科学家并不重视这些,科学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你在
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你一个人的成果吗?科学的价值不在专利,它
只有服务人类才能体现其价值。
5 作者列举科学家迷信的例子,是要强调什么看法? [4分]
4%答案:
● 实证与理性的思考很重要。
● 要训练培养实证和理性的思考。
● 是训练培养当代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实证和理性的思考方法。
3%答案:
● 不要蔑视理性
● 科学的基石是实验、实证。
● 强调实证和理性思考——只提方法。
6 作者认为对少年普及科学,“书本以外的东西”、“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比
单纯的科学知识“重要得多”。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凡有立场即得1分】【4分=1+3】
● 赞成:针对“书本以外的东西”,“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更容易达到“对少年
普及科学”的目标,说明理由。(这些内容比较有趣,更容易明白。)
● 赞成:针对“单纯的科学知识”难以达到“对少年普及科学”的目标,说明理
由。(枯燥,属抽象的理论,使少年以为科学是深奥的学问。)
● 不赞成:针对“书本以外的东西”,“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无法达到“对少年
普及科学”的目标,说明理由。(喜欢生动的科学名人故事属于文学、语文
方面的爱好,重点不在科学。)
● 不赞成:针对“单纯的科学知识”更容易达到“对少年普及科学”的目标,说
明理由。
第7至12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船,像一根小小的钥匙却能够打开大锁似的,它打开了海洋的门户。
船,像闪电划破了黑夜的长空一样,它划破了海洋的胸膛。
船记录了人类的勇敢、智慧、毅力和许许多多艰苦的斗争。
因此,本来是全无生命的船,人们却往往把它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待。几十年前,那些趁着季候风紧傍着海岸航线行驶,到南洋去的广东的红头船,每一艘的船头,都画上两颗圆瞪着的眼睛。这使人看来,仿佛就像是浮在海面的大鱼一样。在新加坡的通海的河汊里,我曾经看过密密麻麻地麇集着这种瞪着眼睛的中国船,组成了奇异的图案。好像每一艘船都和安徒生童话中的人鱼一般,会讲出一段英勇瑰奇的故事。自然,现在的船是再也不髹漆这样的眼睛了。然而当你看到一艘新船沿着滑板下水时,人们欢欣鼓舞烧着爆竹,在船头贴上红纸、扎着彩带的情景;当你想到当轮船在航程中为死人举行海葬仪式,围着沉尸之处绕三个圈子的时候;当你想到在战斗和捕鱼的时候,船队可以配合得像一个人一样,这时刻对于船,我们可能仍会像古代的人们一样,觉得它“活起来”了。船仿佛成为世间的一种动物新种,而以操纵者作为它的脑子和心脏了。
凝视着船队扬帆出海,不断变幻着颜色的海水无可奈何地让路的情景,我有时会想起古代的航海家。不仅是郑和、地亚士、哥伦布、麦哲伦……这一类的航海家,还有那些更古老的没有名字的水手们。从世上第一条独木舟到原子破冰船,这条道路该有多远呢?我想它恐怕要超过几万年的吧。第一个从树上下来生活的猿人,第一个用火烤东西吃的原始人,第一个抓野马来骑的猎人,第一个从草里找出五谷来播种的农人,第一个挖独木舟的渔人,都应该在人类历史博物馆里各各立个铜像才好。想想现代的航海有时仍要遇到种种的困难,古代驾着独木舟在傍着海岸航行、或者在珊瑚礁间穿梭来往的原始的水手们,他们该要冒多大的风险啊!那时鲨鱼在他们的船旁,随时伸出个背鳍来;旗鱼用尖嘴插进他们的船板;或者,顽皮的海豚掀翻他们的独木舟,一定是寻常的事。然而,太古时代的人们没有畏惧,一代代坚持下来,终于独木舟进步了,年积代累,一直发展到有了原子破冰船。这种船的钢壳撞碎几尺厚的坚冰迅速前进就像灵巧的姑娘们剪布一样的爽利。然而,即使人类已经进步到这样吧,凝视着海洋,仍然使人纪念着地球上的第一艘独木舟。
地球上,海洋把一块块的陆地分裂开来,然而船,看起来十分平常的船,在海洋上穿梭来往,构成了一条条无形的虚线,仿佛又把大陆、岛屿都缝合起来了。早在铁甲船、钢壳船出现以前,单单靠着木船,这个地球上陆地的联系缝合工作就已经基本告成,这真是伟大的壮举!就正因为这样,本来没有一株棉花的欧洲,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棉田;本来没有一只绵羊的澳洲,出现了像云海一样的羊群;本来没有一株甘蔗的美洲,长满了如林的甘蔗;本来没有一株橡胶树的亚洲,出现了许多绿色的橡胶之岛……!在那些年代,正不知道有多少奴隶的尸体填了鱼腹。但是,尽管如此,血型的历史仍然掩盖不了劳动者智慧和创造的光辉。
(秦牧《潮汐和船》,有改动)
船,像一根小小的钥匙却能够打开大锁似的,它打开了海洋的门户。 |
7 “红头船”是怎么打开了海洋的门户的? [3分]
3%答案:
● 它们趁着季候风紧傍着海岸航线行驶,从广东航行到南洋(新加坡)去。
2%答案:
● 几十年前,那些趁着季候风紧傍着海岸航线行驶,到南洋去的广东的红头
船,每一艘的船头,都画上两颗圆瞪着的眼睛。
本来是全无生命的船,人们却往往把它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待。 |
8 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上述的看法? [4分]
4%答案:
● 几十年前,到南洋去的广东的红头船,每一艘的船头,都画上两颗圆瞪着
的眼睛。
3%答案:
● 几十年前,到南洋去的广东的红头船,每一艘的船头,都画上两颗圆瞪着
的眼睛+自然,现在的船是再也不髹漆这样的眼睛了。
9 作者对古代的航海者有何种感情?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情? [5分]
答案:
● 敬佩、佩服、钦佩【2%】
● 崇拜、尊敬、敬仰【1%】
● 仰慕、称赞、赞叹【0%】
● 因为古代的航海家/古时代的人【经历各种危难却不畏惧/敢冒风险/勇敢
=1%】,【不放弃航行/一代代坚持下来/年积代累=1%】,还【不断进
行改善/革新/给人类带来进步/创造光辉=1%】。
10 下面画线的部分指的是什么?
(a)从世上第一条独木舟到原子破冰船,这条道路该有多远呢? [3分]
答案:
※ 航海活动的演变历史/船只的演变历史(历史/时间/岁月)。
※ 从独木舟到原子破冰船的进步过程/演变。
(b)但是,尽管如此,血型的历史仍然掩盖不了劳动者智慧和创造的光辉。[3分]
3%答案:
● 许多奴隶在频繁的航海活动中死亡。
1%答案:
● 生命的牺牲、死亡
0%答案:
● 奴隶的航海活动
● 航海活动
● 在航海活动中伏尸在船桨上的奴隶
11 文章最后一段写出了船只对人类的什么贡献? [4分]
4%答案:
● 船联系了世界各地/船把被海水阻隔的国家(土地)联系沟通起来
【2%】,也促进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进步)/促进世界各国的农
业交流/引进原本没有的东西/进行交易【2%】。
2%答案:
● 早在铁甲船、钢壳船出现以前,单单靠着木船,这个地球上陆地的联系缝
合工作就已经基本告成,这真是伟大的壮举!
● 本来没有一株棉花的欧洲,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棉田;本来没有一只绵羊的
澳洲,出现了像云海一样的羊群;本来没有一株甘蔗的美洲,长满了如林
的甘蔗;本来没有一株橡胶树的亚洲,出现了许多绿色的橡胶之岛……
【1个例子1%,2个例子2%】
1%答案:
● 地球上,海洋把一块块的陆地分裂开来,然而船,看起来十分平常的船,
在海洋上穿梭来往,构成了一条条无形的虚线,仿佛又把大陆、岛屿都缝
合起来了。
12 下面的句子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凝视着船队扬帆出海,不断变幻着颜色的海水无可奈何地让路的情景,我有时会想起古代的航海家。
答案:比拟(拟人) [2分]
(b)第一个从树上下来生活的猿人,第一个用火烤东西吃的原始人,第一个抓野马来骑的猎人,第一个从草里找出五谷来播种的农人,第一个挖独木舟的渔人,都应该在人类历史博物馆里各各立个铜像才行。
答案:排比@反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