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区 | 中一
说明文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文章开头,要求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吸引读者。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能写好开头,便能为写好全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说明文开头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四种:
1 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总的概括,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历史。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然后作者在下文再从这几个方面,对故宫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中一课文《死海不死》,文章的开头先概述死海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得名的原因: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2 描写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在中一课文《猫》,作者开头描述了猫的一些特性,直接表露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3 提问式
在文章开头的段落中设置一些与说明对象相关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食物从何处来》的开头: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一千四百大卡的能量。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作者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发读者探寻知识的兴趣,并引出了下文的说明内容。
文章《克服惰性》一文开篇即提出疑问:
你也许要问:怎样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动起来?
这个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急切想了解克服惰性的方法。
4 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第五期中三范文《中学生的责任》开篇就给“责任”下定义,从而点出中学生对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以及自然环境所应负的责任:
何谓“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是应当承担的任务,是应尽的本分。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必须承担各种责任,以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中学生对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甚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皆有相应的责任。
说明文结尾
如果一篇好的文章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有如“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名著名学者曾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写了一个不恰当的结尾,就可惜不过!
结尾除了要符合文章的内容, 还得受“开头”的制约。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1 画蛇添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事物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让读者少了思考或想象的空间。
2 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 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以致写了一些与文章主题有冲突的内容。
由此看来,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下面介绍五种结尾技巧,都是作文中常用的:
1 总结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文章《克服惰性》,作者以一句精简的句子作结尾:
生命不浪费,成功的机会就多了。
简洁的几个字点明文章中心,警戒人们要克服惰性,充分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去提升自己,达成人生的目标。全文到此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2 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篇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中一课文《牵牛花》 的结尾,作者强调新生牵牛花在未来的生机和活力: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3 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第五期中三范文《中学生的责任》,结尾就呼吁中学生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学生,一尝尽责任的快乐: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责任的考验。梁启超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中学生就从对自己负责任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中学生,一尝尽责任的快乐吧!
4 反问法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 结尾用反问法能加强气势,起强调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逻辑力量。
在中一课文《猫》 ,老舍就连用了四个反问句, 从猫过渡到科技,引发读者思考机械化改变人类,甚至地球生态的议题。
猫的地位的确降低了,而且发生了些小问题。可是,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耽忧驴马没有事作而放弃了机械化呢?
5 前后照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就是在结尾处对开头提示的话加以解释、发挥或重复强调,以便文章前后紧密连贯、结构完整统一、中心鲜明突出。这种前后照应的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谈助人为快乐之本》,开头写:
助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件善事,更是快乐之本。在我们周遭,有许多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人。当他人面对难题而孤立无助时,如果我们能力所及,理应给予援助。
结尾写道:“一言以蔽之,助人是快乐的泉源。所以,我们应把助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一再强调助人为快乐之本,使到文章的总结“我们应把助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理所当然。
(部分资料取自360百科)
试以《课外活动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为题,书写一篇说明文。
作文大纲:
开头:课外活动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内容:
1.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 发掘潜能
3.促进友谊和合作精神
4. 放松精神,纾解学习压力
结尾:课外活动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礼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参与课外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栽培“德、智、体、美、劳” 五育俱全的学生,因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课外活动,究竟课外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有什么重要性呢?(提问式开头,让读者思考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可分成三大类。如:学会组织、制服团体和球类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参与这三大类活动,学生不仅能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锻炼多方面的才能。例如:参加童子军,我们能学习到搭建帐篷、扎营、野外求生和基本的急救知识,这些常识都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所谓“见多才识广”,课外活动能增长学生知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外活动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参加学会组织如:语文学会,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的掌控能力;数理学会能让我们增广见闻,从中了解自然界的奥妙;手工艺班能提高我们的创作能力,还能陶冶性情。参加球类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体格,培养运动的精神。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育的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球类活动,锻炼自己的体能,达到身强体健的效果。通过有计划且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所喜欢的科系,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而,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学生的特长)
此外,参与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及合作精神。参加制服团体如:童子军、红新月会和铜乐队等等可以让我们养成自立的性格、责任心、培养遵守纪律的精神,也可以学习与他人沟通,从而培养团结的精神,成为优秀的领导人。这是因为课外活动是群体的活动,在某些活动上,队友们必须互相配合和合作才能把任务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同学的互相沟通和理解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参与课外活动时所日积月累所得的合作经验,这些课堂以外的知识,平常观之并无大奇,甚或稀松平常,只是一些常识或人情世故。但这些能力在日后的职场上可成为与他人竞争的条件。(促进友谊和合作精神)
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放松精神,纾解学习压力。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能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学习;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增添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身心得到享受,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能增添学生的生活乐趣。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能有效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纾解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课外活动更可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让他们保持好的心态和平稳的情绪,避免因焦虑、忧郁等而钻牛角尖,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轻生的行为。因此,课外活动和课堂上的学习在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全的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放松精神,纾解学习压力)
总括而言,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至关重要,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有积极的影响。参加课外活动的好处多不胜数,因此中学生应该踊跃参与课外活动。(结尾与开头相呼应,重申课外活动对中学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