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历年考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25 分]
第13至16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李贺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1)荷衣(2)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贺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3)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唐才子传·李贺》,有改动)
注释:
(1)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2)荷衣:绿袍。
(3)足成:补足凑成。
13. 韩愈和皇甫湜为什么去拜访李贺? [4分]
答案:
他们读了李贺的作品,觉得很稀罕,【不相信】七岁孩童
【好奇】
【惊奇】
【能写诗】2%,想去确定是否真有此事【2%】。
【有天赋】 想去欣赏他的作品【1%】
【有能力】
抄原文答案: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1%】,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
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1%】。——多抄
原文=0分。
14. 写出李贺平日的作诗习惯。 [4分]
答案:
他每天早上出门,每有灵感,便写下诗句【2%】,从不先命题
【1%】,到黄昏回家后,才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完成【2%】。
——答案全都有,满分4分。
抄原文答案: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1%】。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
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贺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
足成之【1%】。
15. 李贺的母亲为什么生气? [3分]
答案:
她发现李贺写了很多诗句【1%】,生气他不爱惜身体【2%】。
沉迷【1%】 过于费神/伤身【2%】
累坏身体【2%】
不吃饭【1%】
抄原文答案:
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1分】
——多抄原文0分。
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a)欣然 承命(✓), 旁若无人,
他很高兴地接受命令(✓),就好像身边没有别人,
接受要求(✓)
遵从命令(✓)
答应要求(✓)
援笔(✓) 题曰(✓)《高轩过》。
拿起笔(✓)就写 诗题为(✓)《高轩过》。
挥笔(✓) 题目是(✓)
提笔(✓)
(b)非(✓)大醉、 吊丧, 率(✓)如此。
除非(✓)喝酒大醉或参加丧礼,他都(✓)是这样。
不是(✓) 多数(✓)
没有(✓) 一般上(✓)
除了(✓) 一直(✓)
第18至19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①。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
注释:
①自然:天然。
17. 为什么萧抡谓认为“人心如良苗”? [3分]
答案:
因为两者都必须精心培养【2%】,才能往好的方面发展【1%】。
细心照顾【2%】
注意:
答案要有主语【两者】,若只写良苗【0分】;只写人心【尚可接受】。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18. 诗人借“击石”作比喻,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3分]
答案:
只有通过学习【2%】,才能掌握知识【1%】。
道理【1%】。
其他答案:
● 一个人是不会凭空【2%】拥有知识的【1%】。
● 学习需要靠自己。【2%】
● 学习要有成果,必须靠自己去实践。【2%】
● 凡事都要靠自己。【1%】
●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1%】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9. 根据上面的诗句来看,两位诗人对读书学习各有何看法? [4分]
答案:
(1)萧抡谓认为读书学习能让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1%】,
【好的创意/好的想法/好的思维/有智慧】
改变气质【1%】,还要持之以恒【1%】。
【有精神】
——(答对任何两个即可,最高2分)
(2)孟郊则认为读书学习必须靠自己去努力【1%】,而且要趁早
【1%】。
文言文语译:
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于是二人共访李贺家,让李贺当场作诗。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从内室出来,很高兴地接受命令,他旁若无人,拿笔就写,诗题叫《高轩过》。
他白天出门,骑着瘦弱的马,后面跟着个剃着光头的小仆人,身背古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诗句,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李贺凡要作诗,都不先写出标题。到了晚上回家后,李贺的母亲就让婢女掏袋子里面,见到写的诗句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除了喝酒大醉,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