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于啴子与友连床围炉而坐。其友据案阅书而裳曳于火,甚炽。于啴子从容起向友前拱立,作礼而致词曰:“适有一事欲以奉告,念君天性躁急,恐激君怒;欲不以告,则与人非忠。敢请,唯君宽大,能忘其怒,而后敢言。”友人曰:“君有何陈?当谨奉教。”于啴子复谦让如初,至再,至三,乃始逡巡言曰:“时火燃君裳也。”友起视之,则毁甚矣。友作色曰:“奈何不急以告,而迂缓如是!”于啴子曰:“人谓君性急,今果然耶!”
刘元卿《应谐录》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傅显迂缓》
1. 于啴子的朋友发生什么事?于啴子如何处理?
2. 傅显为何急着找魏三兄?
3. 于啴子与傅显有何相似之处?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适有一事欲以奉告,念君天性躁急,恐激君怒;欲不以告,则与人非忠。”
叶老师的话
古今有别,认识古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1. 辨认古文里的语气助词:
(若要更详尽的说明,请参考单元一)
“则毁甚矣”和“则妇已俯井哭子矣”的“矣”,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今果然耶” 的“耶”,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时火燃君裳也” 的“也”,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相距三五尺耳”的“耳”,语气助词,可翻译成“而”已。
2. 掌握常见古文词汇意思
词 | 词义 |
欲 | 想要 |
念 | 考虑 |
君 | 你 |
陈 | 说出来 |
如是 | 像这样 |
颇 | 很 |
亦 | 也 |
辄 | 就 |
或 | 有人 |
比 | 等到 |
适 | 刚巧 |
寐 | 睡觉 |
3 从文字的来源认识字义
3.1 寐 = 睡觉
答案
1. 于啴子的朋友发生什么事?于啴子如何处理?
朋友的长衫被火烤着了也没有发觉,于啴子连连作揖,让朋友保证知道真相不生气后,才迟迟告诉他。
2. 傅显为何急着找魏三兄?
他遇见魏三兄的妻子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则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情况很危险,但碍于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魏三兄。
(原文: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3. 于啴子与傅显有何相似之处?
两人恪守礼教而误事。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适有一事欲以奉告,念君天性躁急,恐激君怒;欲不以告,则与人非忠。”
刚巧有一件事情想要告诉您,考虑你天性躁急,怕您发火;想不告诉您,那又对朋友不忠实。
(适=刚巧、欲=想要、念=考虑、君=你、恐=怕、不=名声、忠=忠实)
参考资料
翻译:
刘元卿《应谐录》
于啴 (chǎn)子跟朋友坐在炉子跟前烤火。朋友专心看书,长衫的下摆被火烤着了也没有发觉。于啴子站起身来慢条斯理地抱拳作揖 (yī):“有一件事情想告诉您,但是,怕您发火,伤了身体;想不告诉您吧,那又对朋友不负责任,太不应该。我思想斗争得十分厉害,请您答应我一定心平气和,决不发怒,我才敢奉告。”朋友被他严肃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就说:“你我是好朋友,还顾忌这么多干吗?有什么事情,您就说吧,我一定虚心听取您的意见。”于啴子连连作揖,请朋友一定不要着急发火,朋友又再三作了保证,他才不紧不慢地说:“炉火把您的衣服烤着了,已经烧糊了好大一块。”朋友还没听完就跳了起来,一看,衣服的下半身全烧着了。他跳起来,脱下长衫,连摔带踩,把火熄灭,长衫已经被烧去一半。朋友的脸都气白了:“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这样的事情还罗嗦什么?”于啴子反而得了理:“你看,你看,刚才说好不急的,现在又发急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傅显迂缓》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每一期 ,会在这部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古文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