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统治更加腐败,社会黑暗,广大人民生活非常贫苦。公元1843年,一个叫洪秀全的青年受基督教思想的启发,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宣传人人平等的思想,号召人民跟清朝统治者斗争。拜上帝会发展得很快。1851年1月11日,这天正好是洪秀全38岁的生日,他领导农民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金陵小天堂”的理想与实践
太平军作战勇猛,连连打败清军,队伍也从两万人很快扩大到几十万人。 经过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定立国规模。之后,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向长江中下游推进,继而占领金陵,开始营建“小天堂”。通过北伐与西征,太平天国控制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以及江西、安徽的大片土地,达到了全盛时期。太平军出师北伐,打了很多胜仗,逼近北京,吓得清朝皇帝准备逃跑。
定都天京,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洪秀全、杨秀清等商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此建都,改南京为天京,建成政权。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规定:一切土地归太平天国所有,按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不论男女, “好丑各一半” ,15岁以下减半。所有农民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设置乡官,建立 “圣库” 。此外,还宣布废除买卖婚姻,并对农村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教政策作了规定。《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实现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的理想社会。实际上,除了乡官制度外,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并未实行。
圣库制度
1850年金田团营时规定,凡参加团营的拜上帝教会众都要将所携财物送交 “圣库” (即国库),个人衣食由 “圣库” 供给。1851年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下令全军将士 “各宜为公不为私” ,要求将战斗中缴获的一切金银财物交归圣库,违者议罪。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 “天朝圣库” 。太平天国后期, “圣库” 制度逐渐松弛,缴获归公的原则被破坏。
太平军北伐 1853年,太平军为攻取北京,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北伐。北伐军从扬州出发,一路北上,转战安徽、河南、山西等省。入直隶,在临潼关大败清军。攻克保定城南的张登镇,清廷一片恐慌。北伐军乘机东进,攻克沧州、静海,逼近天津。因时近寒冬,缺衣少粮,加上孤军深入,北伐军决定固守待援。第二年,北伐军撤到东光连镇。后来李开芳率部南下到山东高唐固守。太平天国曾多次派援军 北上,但都在中途败退。1855年,连镇失陷,林凤祥受伤被俘;李开芳突围,在冉平冯官屯被俘。后林、李在北京被杀。太平军北伐失败。 |
湖口之战 太平军西征中的重要战役。1854年,曾国藩攻陷湘潭,后再攻下武昌、汉阳,太平军西征受挫。第二年,湘军进攻九江。石达开奉命率军救援。双方在湖口、九江展开决战。石达开假装撤退湖口守军,引诱湘军轻便快船舢板120余艘冲入鄱阳湖,笨重的大船留在长江江面,随即封锁湖口,切断湘军水师,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当晚一举焚毁江上大船40余只,湖内小船溃不成军。曾国藩投水自杀,被部队救起,逃往南昌。湖口之战,扭转了战局,成为太平军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 |
太平军西征 1853年太平军为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派胡以晃、赖汉英率军西征。太平军沿江西上,先后攻克安庆、湖口,包围南昌。不久,太平军撤围北上,相继攻克九江、武穴、汉口、汉阳。后因救援扬州退出湖北。1854年初,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湖北,连克汉口、汉阳,包围武昌,并连下岳州(今岳阳),靖港、湘潭,逼近长沙。曾国藩率湘军竭力抵抗。太平军在湘潭战败。十月,汉口、汉阳、武昌相继失守。1855年,石达开再次督军西征,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曾国藩退守南昌。太平军乘胜西进,再度攻克汉阳、武昌。同年底,太平军进攻江西,至1856年攻占江西八府50余县。后因主力东援天京,未能攻克南昌。太平军西征,历时四年,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以及皖赣大片地区,为屏障天京奠定了基础。 |
天国悲歌
进入南京之后,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京变乱后,洪秀全力图重整朝纲,太平军也曾取得过几次重要战役的胜利,但太平天国已无力扭转由内乱而造成的颓势。随着天京的陷落,太平天国的天堂之梦也在硝烟和烈火中化为灰烬。
天京事变
1856年,就在太平天国各方面事业都轰轰烈烈地展开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却为了争夺权力而爆发了自相残杀的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也称 “杨韦内讧” 。自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大权独揽,居功自傲。1856年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他愈发专横,竟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京 “勤王” 。九月一日,韦昌辉带兵3千人从江西入京,杀死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人。石达开回京后,对韦昌辉的滥杀表示不满,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逃到安庆起兵讨韦。洪秀全诛杀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辅政。第二年,石达开因不满洪秀全对他的猜忌,负气出走。
这场变乱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趁机全面反攻,特别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大的敌人。虽然洪秀全为了扭转局面而选拔任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没能挽救太平天国失败的命运。1863年底,湘军开始围困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攻破天京。这场历时近14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被镇压了。
打败洋枪队
公元1860年,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占领了上海附近的青浦。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帮助清军攻打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英勇作战,打死洋枪队六七百人,缴获洋枪2000多条,大炮十几门。洋枪队大败,华尔身受重伤逃跑。
洪秀全
洪秀全(1814 - 1864),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人,客家人。
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 ;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 ,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洪秀全奉行的盲目排外政策和不切实际的纲领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风等,都具有负面影响。
陈玉成
陈玉成(1837 - 1862)是广西藤县人,14岁参加金田起事。1854年他随军西征,因奇袭武昌城有功而升为殿右三十检点。后来陈玉成率部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屡立战功。1858年被封为前军主帅,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军事将领。陈玉成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湘军李续宾部。1859年被封为英王。1860年他与李秀成共破清军江南大营。1861年安庆失陷后退守庐州,他被叛徒出卖,在寿州被俘。第二年在河南延津被杀害。
李秀成
李秀成(1823 - 1864),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石达开离京出走后,与陈玉成同掌军事。1858年李秀成升为后军主将,与陈玉成共破清军江北大营,不久又取得三河大捷。第二年封忠王。1860年与陈玉成等合力再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等地,并三次进攻上海。1864年七月天京陷落后被俘,不久被杀害。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牢里写了供词,长达约五、六万字,即《李秀成供状》。在自述中,自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本人的经历。李秀成被杀后,曾国藩将其自述删改后抄录上报,并在安庆以《李秀成供状》为书名刊印发行。后又将删节的“招降十要” 与“天朝十误”补充进去。
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太平天国兴起后,清廷极为恐慌。为了扑灭战争的烽火,清政府除了调集正规军围攻太平军外,还命令各地在籍官绅举办团练,以镇压民变。湘、淮军等地方军事武装因之崛起,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地方官绅还采用“借师助剿”的策略,结合外国势力,组建所谓的“洋枪队”,以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
曾国藩(1811 - 1872),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2年,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籍守丧,翌年他奉旨在家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1854年,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进攻太平军。初期出师不利,于湖南靖港战败,曾国藩投水寻死,被部下救起。1855年,再败于江西湖口。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曾国藩乘机指挥湘军大举反扑,先后攻占武汉、九江等地。1860年,他被任命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第二年又奉命统辖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力主“借洋师助剿”,积极支持左宗棠、李鸿章联合洋人进攻太平军。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曾国藩受封为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平定捻军。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他奉命前往查办,因对法国侵略者多有妥协,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九月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南京。
左宗棠
左宗棠(1812 - 1885)湖南湘阴人。1832年左宗棠中举,后屡试不第。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他先后加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府,为平定太平军出谋划策。1860年,他受命以四品京堂的身份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在长沙编练湘军5千人,赴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后以“军功”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太平天国失败后,左宗棠奉命率军入闽、粤,平定太平余部。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翌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平定捻军及西北回民起义。1875年,左宗棠再度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翌年,他率军西征,讨伐浩汗阿古柏建立的伪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粉碎了英、俄企图分割新疆的野心。在中俄伊犁交涉中,他力主“先谈判,后决战”,并在新疆进行军事部署,为外交谈判收回伊犁创造了条件。左宗棠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先后主持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制呢局等洋务企业。1881年,左宗棠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后病逝于福州。
李鸿章
李鸿章(1823 - 1901),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领袖、洋务派代表人物。他出身进士,授翰林编修。1853年李鸿章在家乡办团练,1858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军务。1861年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翌年率部到达上海,与西方列强相联结,在苏、浙一带攻打太平军。1865年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署两江总督。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李鸿章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先后主持设立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新式工业企业,并建立北洋海军。在对外交涉过程中,李鸿章力主妥协退让,先后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以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病逝。
反清烽火遍神州
19世纪50年代以后,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农民战争的强大风暴。这些起义虽然后来均以失败告终,但它们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捻匪
太平天国时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匪徒。“捻”为淮北方言,一捻就是一群、一组的意思,又称“捻子”。请康熙年间,皖、鲁、豫、鄂四省边境地区贫苦农民与手工业者以宗族、亲友关系结成集团,形成捻子。人数少则几人,多则一二百人。太平天国兴起后,豫、皖等地的捻子纷纷聚捻起事,“捻徒”逐渐转化为“捻匪”。1855年各地捻匪齐集雉河集,推张乐行为首领,号称“大汉盟主”,在长江以北的皖、鲁、豫、、苏、鄂、陕等省,与太平军互为呼应。
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3年至1855年发生在上海的反清起义。小刀会原属天地会支派,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秘密组织,因会员以小刀为标志而得名。小刀会于1850年创立于福建,不久传到上海。1853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上海小刀会合并其他秘密团体,准备起义。九月五日,青浦农民周立春率众在嘉定起义。七日,刘丽川率小刀会响应,占领上海县城,建号“大明国”,随即改称太平天国,并上书洪秀全,表示接受其领导。起义军先后占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队伍发展到万余人。清政府急忙 联合外国势力进行镇压。23日,周立春被捕。不久,青浦、南汇、川沙等县也失守,起义军退守上海县城。1855年,起义军弃城突围,刘丽川殉难,其余的人或加入太平军,或转战江西参加天地会起义。
云南回民起事
1854年(咸丰四年),云南林安回族与汉族绅士因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清地方官 “护汉抑回” ,致使事态扩大。1856年,云南各地回民纷纷起兵,逐渐形成两支回民军:一支以杜文秀为首,活动于云南西部,以大理为中心;一支以马复初和马如龙为首,活动于云南东部和南部。杜文秀攻占大理后,自立政权,并多次围攻昆明。马复初和马如龙于1862年降清,率部进驻昆明,转而进攻回民军。1870年,杜文秀围攻昆明失败,损失惨重。1872年,清军攻占大理,杜文秀遇难,但其余部坚持抗清,一直到1874年才完全镇压。
西北回民起事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是回民聚居地。太平天国乱事后,西北协饷加重,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1862年,太平军一部到达西安以东的渭南,陕西回族人民纷纷响应,组成18大营,控制渭水两岸。不久,甘肃、青海、宁夏的回民也起兵。逐渐形成了以马占鳌、马化龙、马文义和马文禄为首的四支力量。其中以宁夏金积堡马化龙的力量最强。1868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镇压回民。1873年,西北回乱全部平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于1856年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从东南沿海一直延烧到京师,清政府被迫妥协、屈服,与英、法、美、俄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1956年到1860年,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扩大,所以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称“英法联军之战”。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进攻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法国也借口马神父事件,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美、俄两国政府随即表明支持英、法的行动。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翌年5月,联军攻陷大沽,进逼天津。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此前,沙俄已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再度进犯大沽,遭到中国守军的抗击。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9月,联军进犯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掠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1月,沙俄借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同月,英法联军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焚掠圆明园
此乃英法联军的暴行之一。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周长20华里,占地5千多亩。园中建筑与景观设置,中西风格兼具,集当时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之称。园内藏有大量罕见的历代典籍、名人书画、金玉珠宝以及其他珍贵文物,堪称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恣意破坏。18日,英军全权代表额尔金又下令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了5天5夜,致使这座世界名园只剩下残垣断壁。
慈禧专权的开始
咸丰皇帝病死后,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从此掌握朝政,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专制、昏庸统治。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病死,临终前遗诏命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命令以肃顺为首八大臣辅政,掌握大权。咸丰死后,肃顺等八人受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定明年改元“祺祥”。载淳生母慈禧太后为了夺权,与恭亲王奕訢密谋废除八大臣辅政。10月26日,咸丰帝灵柩起运回京,11月1日到京。翌日,慈禧与奕訢发动政变,将端华、载垣、肃顺三人革职拿问。3日,封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7日,改年号“祺祥”为“同治”。8日,端华、载垣、肃顺三人被处死,其余5人被革职或流放。自此,慈禧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
慈禧太后(1835 - 1908),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子。她1851年入宫。1861年咸丰帝死,因儿子载淳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加徽号“慈禧”,因她住在西宫,又称“西太后”。她与恭亲王奕訢发动“祺祥政变”,诛杀肃顺等人,实行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从此长期掌握最高统治权。1875年同治帝死,慈禧立载湉为帝,改元光绪。1889年,她“撤帘归政”,但仍操纵内政外交大权。1898年,光绪帝任用维新派变法维新,慈禧心存忌恨。9月,她发动宫廷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派六君子,废除新政,再度垂帘听政。1900年义和团兴起时,慈禧曾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后来又下令残杀义和团,并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后,在内外形势的压迫下实行 “新政” 。1908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