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被教育部当第二批国小华语的开荒牛,派往砂邦美里师训受训那一刻开始,就对自己立下了要好好栽培国家未来的栋梁。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觉得能在国小当上一名华语老师,肩负的不止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是传承文化、教导学生人生的大道理,任重而道远,所以当时毅然接受教育部安排前往师训受训。受训完毕后,我被委派往吉打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开始了执教生涯。对于在国小学习华语零基础的马来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了难度。每当朋友或着家长问起大学本科修什么,往往我的回答都会令他们大吃一惊,并觉得疑惑为什么从建筑师转行当老师?对,当初从建筑师转换跑道去国小教华语,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条道路崎岖不平,偶尔还会出现大风大浪,有苦说不出的滋味。但我深信风雨之后就有彩虹,教学路上肯定会有喜有乐。
犹记得2009年第一天在国小当起华语老师,全校师生(全校师生皆是马来人)对我这位“不速之客”产生了莫名的好奇感。活泼天真的低年级马来学生最常问的一句话不是“老师,你来自哪里?”“老师,你几岁了?”,而是“老师,你是韩国人会说韩语吗?”这番话真的令我啼笑皆非,那时韩风刮得正凶。由于该小镇超过90%是马来人,所以鲜少接触华裔的马来学生会不自觉的误以为黄皮肤是韩国人,就会说韩语。接着,更加高的挑战等着我去面对。第一天的第一堂课,足足用了两节课教了“蔡老师早安”和“谢谢蔡老师”。这让教学菜鸟的我急迫了,感叹教了一整天学生却只会说出简单的这两句,而且发音还是“洋腔洋调”呢,那怎么赶得完全年教学计划?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凭着教学上一点一滴累积的经验后,深知马来学生学习国小华语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反效果,导致最终学生不喜欢上华语课,不喜欢华语老师等等的问题出现。在教学路上,我都秉持着与马来学生亦师亦友的教学信念,以期他们能够爱上华语,爱上中华文化等等。
隔年后从吉北转到距离吉打双溪大年城镇约20多公里的国小继续当一名国小华语老师(之前经历海啸的重灾区)。与之前教学情况一样,教学上不止要面对听说读写的难题,同时还一直想法设法要让零基础的学生爱上华语。拜读钱欢在《小处置动,动之以情》提出课堂应该是一个灵动的世界,教师应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动”的机会。如果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进行表演,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故此,于2014年的中秋节争取到了把辛辛苦苦排练几个月的《嫦娥奔月》话剧搬上玛拉工艺大学中秋晚会的大型舞台上。成功表演完毕后,台下掌声如雷贯耳,看得出学生们脸上挂着笑容,洋溢着愉悦的气氛。当天晚上,学生们都是闪烁的星星,掌声和舞台都是属于你们的!这一句藏在我心中已久话,小小年级要登上大型舞台表演,除了要靠努力背华语台词并时刻纠正自己的语音外,还要具备勇气胆量。此外,学生在表演前一起学化妆、准备道具、舞蹈等等实属不易,学生们的用心让我直呼他们实在太棒了!
学生除了学习课本教材,我也尽量让学生接触其他额外的知识。2018年时我校举办县内《国小华语嘉年华》,并且邀请双溪大年县内其他国小华语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中华文化是华人共同的宝贵产物,所以我和其他县内老师们透过嘉年华设计了几样有关文化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如:习写毛笔字、搓汤圆、筷子夹红豆等等。学生最开心莫过于搓汤圆,第一次搓了汤圆后还能尝到甜滋滋的汤圆,顿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满足的表情。此时,我们也趁机与学生分享搓汤圆的寓意,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最后,全体学生获颁奖状后为该嘉年华画上完美句号。
当上老师以后,每当教学上遇到了瓶颈,我就会想方设法请教其他老师、阅读各类相关书籍、或者其他方式去解决它。在此要谢谢我的前辈麦薇凤卓越老师,是她让我从她身上看到教师除了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之外,同时也要致力成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这样才能逐渐改善我们的教学法,以期让学生受益。我深信当教师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进行研究,不然我们就只能原地踏步,无法在教学上取得突破。在这十多年执教生涯中,曾经撰写了不少的研究报告,并有幸于2019年代表吉打州前往吉隆坡《全国教师研讨会》发表研究,与来自全马的教育研究者互相分享心得。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在教育总监和副教育总监面前分享我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且得到他们的指点。这难得的机会的确得来不易,我将会深深记在脑海里,永不褪色。同年,又获得了教育部给予的全薪假奖学金前往苏丹伊德利斯教育大学继续修读博士课程,期待三年后再次回到学校继续执鞭当老师。这让我再次感到自己这辈子几乎没有“入错行”的遗憾,这些经历和满足感实实在在只有当老师才能感受到。当老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