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现代文
文言文
古韵文
应用文
作文
2524744

现代文 | 失败

陈老师的话:

这一期,咱们学学“伏笔”和“反讽手法”。

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的例子:

前段写:主人公把项链收藏在很显眼的地方。【在作出暗示】

后段写:主人公弄丢了项链,去当铺询问,老板称只买下匣子,没买下项链。

前段埋下的伏笔,交代项链并不贵重,是赝品。【参考问题4】

至于讽刺小说

一般具有批判作用,讽刺的是社会中不道德的现象,或者不正确的做法,以便引起读者的共鸣,它主要含有教育意义,让读者从中去深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孩子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恐慌,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学校、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目前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些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事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李培俊《失败》)

问答题:

1. 改革为什么到处找工作?结果顺利吗?为什么? [4分]

2. 文中哪两处可以证明改革拥有一定的能力? [2分]

3. 文中着力刻画改革的优良特点,试分析两项特点。 [6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4. 母亲“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是文中的伏笔,这伏笔在暗示着什么?[3分]

5. 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告终,末行的“但是……”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那你认为为什么改革不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试举出最少两个原因。 [4分]

6. 作者替小说的主人公取名为“改革”,根据你的理解,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深意? [4分]

7. 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试说明其主旨。[5分]

答案:

1. 改革为什么到处找工作?结果顺利吗?为什么? [4分]

改革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1】,结果他处处碰壁【1】因为母亲的重重阻挠/处处设绊【2】,使得改革一次也不能成功。


2. 文中哪两处可以证明改革拥有一定的能力? [2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1】;电视台开始也答应录用他【1】


3. 文中着力刻画改革的优良特点,试分析两项特点。 [6分]

1. 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2】,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去找工作【1】

2. 对母亲尊敬体谅【2】,不想再让母亲为他操心,认为自己该去闯闯/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漉漉,他恐慌自己说错什么【1】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4. 母亲“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是文中的伏笔,这伏笔在暗示着什么?[3分]

暗示母亲在背后做了“工作”【2】,也显示出官员权力大【1】


5. 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告终,末行的“但是……”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那你认为为什么改革不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试举出最少两个原因。 [4分]

1.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找工作/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

2. 他具备一定的能力。

3. 在本市找不到工作,可以到其他城市找。

4. 他知道失败不一定是永远的。 【任何两个,每个2分】


6. 作者替小说的主人公取名为“改革”,根据你的理解,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深意? [4分]

要突出主人公要做出改变的决【2】,即要摆脱父母的安排【1】,想凭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1】


7. 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试说明其主旨。[5分]

批判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