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文章开头,要求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吸引读者。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能写好开头,便能为写好全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说明文开头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四种:
1 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总的概括,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历史。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然后作者在下文再从这几个方面,对故宫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中一课文《死海不死》,文章的开头先概述死海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得名的原因: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在中二课文《雨树》,文章开头概述作者喜欢雨树的原因和雨树的重要性:
在众多的树木中,我最喜爱雨树,因为它最能表现南洋的人与万物的生态与文化。到欧洲旅行,古老的教堂是必要参观的,它是欧洲人历史文化的象征。雨树在我看来,就是热带雨林的古老教堂,在每一棵树上,您可以找到热带人的信仰、生活习惯,甚至神话与梦想。
2 描写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在中一课文《猫》,作者开头描述了猫的一些特性,直接表露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3 提问式
在文章开头的段落中设置一些与说明对象相关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食物从何处来》的开头: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一千四百大卡的能量。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作者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发读者探寻知识的兴趣,并引出了下文的说明内容。
文章《克服惰性》一文开篇即提出疑问:
你也许要问:怎样才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把自己推动起来?
这个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急切想了解克服惰性的方法。
4 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第五期中三范文《中学生的责任》开篇就给“责任”下定义,从而点出中学生对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以及自然环境所应负的责任:
何谓“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是应当承担的任务,是应尽的本分。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必须承担各种责任,以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中学生对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甚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皆有相应的责任。
说明文结尾
如果一篇好的文章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有如“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名著名学者曾说过:“好的结,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写了一个和中心不恰当的结尾,就可惜不过!
结尾除了要符合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还得受“开头”的制约。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1 画蛇添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事物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让读者少了思考或想象的空间。
2 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 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以致写了一些与文章主题有冲突的内容。
由此看来,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下面介绍七种结尾技巧,都是作文中常用的:
1 总结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文章《克服惰性》,作者以一句精简的句子作结尾:
生命不浪费,成功的机会就多了。
简洁的几个字点明文章中心,警戒人们要克服惰性,充分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去提升自己,达成人生的目标。全文到此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2 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篇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中一课文《牵牛花》 的结尾,作者强调新生牵牛花在未来的生机和活力: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3 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第五期中三范文《中学生的责任》,结尾就以呼吁“中学生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学生,一尝尽责任的快乐”作为结尾: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责任的考验。梁启超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中学生就从对自己负责任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中学生,一尝尽责任的快乐吧!
4 反问法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尾用反问法能加强气势,起强调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逻辑力量。
在中一课文《猫》,老舍就连用了四个反问句,从猫过渡到科技,引发读者思考机械化改变人类,甚至地球生态的议题。
猫的地位的确降低了,而且发生了些小问题。可是,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耽忧驴马没有事作而放弃了机械化呢?
5 前后照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就是在结尾处对开头提示的话加以解释、发挥或重复强调,以便文章前后紧密连贯、结构完整统一、中心鲜明突出。这种前后照应的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谈助人为快乐之本》,开头写:
助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件善事,更是快乐之本。在我们周遭,有许多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人。当他人面对难题而孤立无助时,如果我们能力所及,理应给予援助。
结尾写道:“一言以蔽之,助人是快乐的泉源。所以,我们应把助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一再强调助人为快乐之本,使到文章的总结“我们应把助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理所当然。
6 感叹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表示深沉的感叹的写法。如《杨树》的结尾,就用了这种写法:“……让我们用一把把植树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杨礼赞’吧!”这一感叹用于篇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 评议法
就是对说明事物说明后加以评价和议论的方法。如《晋祠》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晋祠,真不愧为中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议法用在篇末,对说明对象作个最终的评价,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中三课文《豆腐的美学》结尾也是用了这种方法,给予两者各有千秋的评价,无需强分高下:
……两种吃豆腐的方法其实是两种淡的美学,一种把淡看成须臾不离此世的自然事物,另一种则执著地追求超凡脱俗的豆味。二者实在不用强分高下。
(部分资料取自360百科)
试以《谈手机对学生的利与弊》为题,书写一篇说明文。
作文大纲:
开头:手机广泛普及,给学生带来利与弊
内容:
利: - 方便的学习工具
- 快捷的通讯工具
- 令人愉悦的娱乐工具
弊: - 影响正常作息时间
- 影响身体健康
- 影响道德价值观的建设
- 形成不良的攀比风气
结尾:应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辅助学习的好帮手。
谈手机对学生的利与弊
尖端科技日新月异,现代人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普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放眼四周,男女老幼几乎是人手一机,玩线上游戏、聊天、收发短信、看脸书……乐此不疲。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相对地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学生。手机到底对学生的利大还是弊大,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手机的普及化和给学生带来的利与弊)
对于学生来说,智能手机是一个十分方便的学习工具。行动管制令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没有电脑的学生就可利用手机上网课。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用手机查寻答案,以获取所需的资讯。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浏览五花八门的课外知识,例如: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医学、语文等领域的知识。再者,手机方便携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电子课本和电子词典,随时随地翻阅和使用查寻。电子课本和电子词典不但图文并茂,有的也设有动画,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有趣。通过手机学习十分便利,学生可以增长知识,增广见闻,开拓视野。手机成为二十一世纪里,另一种新模式的学习工具。(方便的学习工具)
手机除了是方便的学习工具,也给学生带来了通讯的方便。学生随时可用手机和同学互通讯息,聊聊天或交流心得,进而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当学生外出时,也可用最快捷的方法,通过手机及时向家长报平安和保持联系。即使远隔重洋,只要使用手机在线视讯,不仅可通话,还可以看到远方亲朋熟悉的面孔,正所谓“天涯若比邻”。手机里各种通讯软件,让学生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拉近亲情与友情,这些都是手机对学生的好处。(快捷的通讯工具)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从最初单一的通讯工具变成具备综合功能的智能设备。近年来,它的使用范围、功能更加广泛。学生可以用手机看电影、看新闻、看连续剧、看直播、阅读小说、听歌、听音乐和玩游戏。手机中五花八门的软件,已成为学生课余的良伴,即可解闷,亦可放松心情,纾解学习上的压力。(令人愉悦的娱乐工具)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手机的普及也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弊端。首先,手机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很难经得住手机的诱惑。他们不但会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都专注在手机上,甚至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直至到深夜,学生还手不离机,忙着刷手机,收发短信、看脸书、玩游戏、看电影等。学生会因沉迷手机,影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打乱了生活规律,甚至影响学业。(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
其次,长时间对着手机,将导致学生缺乏休息、缺少运动,熬夜等不良作息,影响了身体健康。手机辐射有害健康,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频繁玩手机的游戏,可能影响学生的视力和听力。 长期玩手机也使学生容易出现脊椎侧弯、颈肩酸痛、手指腱鞘炎等并发症状。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把健康典当了,岂不得不偿失?(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
再者,手机可能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建设。现今是一个网络资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色情、暴力、赌博、诈骗、假消息等资讯无处不在。学生极可能抵挡不住诱惑,分不清是非黑白,通过手机搜寻的网络资讯照单全收。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能以身试法,偷尝禁果或侵犯他人;又或使用暴力手段欺负弱小的同学,或通过手机使用暴力言语嘲讽毁谤同学。如果学生滥用手机的便利,学生的思想必受到荼毒,造成学生行为上的偏差,极有可能让学生坠入犯罪的深渊。(影响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与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人皆追求物质的享受。缺乏理性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攀”的心理。学生会盲目地与别人比较手机,形成了不良的攀比风气。学生甚至特地购买更新颖更先进的手机,以向朋友同学炫耀。当拥有的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手机档次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生会逼迫家长购买或更换手机。这不但增加父母额外的负担,无形中也助长学生物质主义至上的观念。(盲目地比较手机,形成不良的攀比风气)
当下学生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对于手机的使用,学生要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从。手机的种种利与弊,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巨大的影响。学生应当正确地去使用,让手机成为辅助学习的好帮手。 (总结法结尾: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