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己
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饮马 ① 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 ② 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③ 。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④ 。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注释
① 饮马:给马喝水。
② 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③ 临洮:甘肃地名。古长城的起点。
④ 乱蓬嵩:散乱在乱野之中。
1. 诗歌开头四句描写了什么内容?
2. 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既描绘了景色,也描绘了人物心情。试分析之。
3.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4. 写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循序渐进
1. 诗歌开头四句描写了什么内容?
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
答案说明
“秋水”带出季节:秋天
“平沙”带出地点:沙漠,
“日末”带出时间:落日、
“水寒、风似刀、黯黯”带出荒凉之意。
2. 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既描绘了景色,也描绘了人物心情。试分析之。
“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3.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白骨乱蓬蒿
4. 写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情绪。
答案说明
诗人的思想感情 + 思想感情的源头
诗人的思想感情 (反对)+ 思想感情的源头(战争)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描写了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从长城战至今,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作者用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也间接揭露其反战意识。
参考资料
【翻译】
饮完战马度过秋天的江水,江水冰冷寒风似尖利钢刀。
无边沙漠天边残日还未落,昏暗中隐约地能看见临洮。
想起昔日长城脚下麝战急,都说将士们当年的斗志高。
从古到今这里是黄沙弥漫,战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乱抛。
【鉴赏】
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达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外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是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日甘肃东部的泯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所谓的“白骨”,包括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
接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