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①我,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②忤③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之。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出坐听事④ ,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⑤,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李景让母》
【注释】:
① 矜(jīn):怜悯
② 都押牙:官职名
③ 忤(wǔ):触犯
④ 听事:官员的办公场所
⑤ 方面:地方,地区
1. 郑氏为什么没有将宅壁箭藏有的钱财占为己有?
2. 为什么浙西军队闹造反?
3. 郑氏如何平息军队造反之事?
4. 根据文章所记述的两件事,分别指出郑氏具有怎样的品德?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叶老师的话
古今有别,认识古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1. 辨认古文里的语气助虚词:
“何以见汝先人乎!”的“乎”,语助虚词,可翻译成“呢”或无需翻译。
2. 掌握常见古文词汇意思
答案
1. 郑氏为什么没有将宅壁箭藏有的钱财占为己有?
郑氏认为做人不应不劳而获,而且贪婪会招致灾祸,她宁可上天祝愿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
(原文: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我,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此不敢取!)
2. 为什么浙西军队闹造反?
李景让在浙西任职的时候,有一个左都押牙违背他的意思,李景让执行军棍,这个人被杖责而死。军中一片愤怒,将士们都想造反了。
(原文: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之。军中愤怒,将为变)
3. 郑氏如何平息军队造反之事?
郑母当机立断,采用公众教子,指责孩子不该把权力当作公报私仇的工具,滥杀无辜。她认为孩子这样做有负朝廷重望,也让老母感到耻辱,无颜见死去的父亲。过后,还让左右侍卫脱下李景让的衣服,用棍子抽打他的脊背,直到辅佐李景让的将士们都来为他请命,郑氏才饶了李景让。她这种公正严明的做法感动了景让的部下,从而让军心安定下来。
(原文:母闻之,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4. 根据文章所记述的两件事,分别指出郑氏具有怎样的品德?
以不贪无劳之财一事中,郑氏表现了不贪婪、洁身自爱的品德以现身说教一事中,郑氏表现了公正分明的品德。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
万一因为这样而导致你的管辖范围内不得安宁,难道只是有负朝廷重望,你让我这个垂暮之年的老母带着这样的耻辱,我下地之后有什么脸面去见你死去的父亲?
(致=导致、宁=安宁、岂=难道、惟=只是、垂年=老年、汝=你、先人=父亲)
参考资料
翻译:
李景让母亲郑氏,个性严明,识见高远,早年守寡,家境贫穷,住在东都。各个儿子年幼,亲自负起母兼父职的教养重担。有一次,她家屋宅后面围墙,由于下雨,崩倒陷落,发现埋藏许多银子,李母郑氏焚香对天祝祷说:“我曾听说不费劳力的收获,会招来身家的灾祸,上天如果垂悯我家贫困,但愿上苍保佑这几个儿子,学问成就,将来出人头地,这些不劳而获的财物,不敢动用。”是随即将它掩埋原处,修建围墙。
李景让在浙西任职的时候,有一个左都押牙违背他的意思,李景让执行军棍,这个人被杖责而死。军中一片愤怒,将士们都想造反了。李母郑氏听到后,坐在办公场所,让景让站在大庭面前怒责说:“天子给予你权力,是让你执行国家刑法,维护一方安宁,你怎么可以把这样的权力当作你公报私仇的工具,滥杀无辜呢?万一因为这样而导致你的管辖范围内不得安宁,岂不是有负朝廷重望,你让我这个垂暮之年的老母带着这样的耻辱,我下地之后有什么脸面去见你死去的父亲?”说着让左右侍卫脱下李景让的衣服,用棍子抽打他的脊背。辅佐李景让的将士们都来为他请命,他们跪着哭了很久,郑氏才饶了李景让。因为这件事情,军中的愤怒于是才平息了下来。
(每一期 ,会在这部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古文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