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现代文
文言文
古韵文
应用文
作文
2416760

古韵文 | 叶老师古韵文纸上浅谈兵记(7):哲理诗

哲理诗

哲理诗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哲理的诗。它不同于重情趣的抒情诗,而意在达理,重理趣。这类诗,作用在于引人思索,给人智慧,启发人们对世界对人生作更深入的理解。

诗人多借景与事托寓哲思。因此读这类诗歌,不需要去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但要读懂景物和事情的寓意。


挑战自己


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①识水痕。

            杨万里《过沙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②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

              陆游《冬夜读书示④子聿⑤》

【注释】

① 篙师:撑船的熟手。 

②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③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④ 示:训示、指示。

⑤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1. 为什么只有篙师发现暗流已到?

2. 试写出《过沙头》所表达的哲理。

3. 试写出陆游通过《冬夜读书示子聿》给孩子的其中两个训示。

4. 试写出两首诗歌的共同内容。


循序渐进


1. 为什么只有篙师发现暗流已到?

因为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答案说明

“只有篙师识水痕”,“水痕”指的是水浸的痕迹,而这里很有经验的篙师从江水细微变化就能知晓暗流已到。


2. 请写出《过沙头》所表达的哲理。

真理是在大胆实践反复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累积的经验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辨识能力。

答案说明

绕过这片沙滩,一片小渔村渐渐映入眼帘,那里江面开阔、地势平坦、气温凉爽。然而,一股暗潮已然来到,一般人却无从发觉,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3. 试写出陆游通过《冬夜读书示子聿》给孩子的其中两个训示。

做学问要竭尽全力/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答案说明

“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

“少壮工夫老始成“,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51c560529d2a.aspx


【翻译】

杨万里《过沙头》

过了沙头渐渐看到了村庄,这里地势低平江水广阔气候凉爽。然而,一股暗潮已然到来,一般人却无从发觉,蒿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鉴赏】

杨万里《过沙头》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首哲理诗,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无遗力”,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老始成”阐明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学子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诗的后两句,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终觉浅”,是说仅有书本知识远远不够,那只是学习的很小、很浅的层次。“要躬行”的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书本知识要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升华,变成真才实学。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