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
古文
韵文
作文
趣味华文
2516166

趣味华文 | (8)一字之误 / “一字师”的故事

一、一字之误,贻害生灵。

读书写字若不认真,经常写错字,轻者失去良机,重者贻害生灵,故在写字或发出指示时,必须交代清楚,万万不能因一字之误而搞出天大的差错,不可不留意。且读一读以下四则发生在近代的真人真事。


1. “绕”字写成“烧”,无辜村民生灵涂炭。 

太平军北伐时,有一支部队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主将正在与人谈话,就随手写了一个字,交给小校。先行官从小校手中接过手令一看,是个“烧”字,大吃一惊:烧城?想再去问主将,又想军令如山,岂容轻易说改就改。于是先行官就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把柴火,待拂晓前烧城。天将亮,先行官一声令下,众军一齐点火烧城,顿时烟焰弥漫,全城已陷入一片火海,百姓哭声震天动地。主将大惊,急忙找来先行官查问为何烧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给主将,主将一看,顿足大叫:“我之过,我之过!”原来,他在不经意之间,将“绕”字写成了“烧”字!结果,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主将只好请求上级判处自己极刑。


2. “棍”字写成“枪”,军需官冤枉屈死。

民国初年,一军需官在言语上冒犯了某督军,督军勃然大怒,要重重惩罚该名军需官,便传下手谕:“打棍三十。”

军需官被押到军营外面,士兵举枪一字儿排开,长官一声令下,“叭叭叭”一阵枪响,该名军需官被打得浑身是窟窿,当场倒毙在血泊中,含冤而死。督军正在书房喝茶,猛然听到枪声,忙问发生何事。手下报告该名军需官已经遭处决。督军大吃一惊:“谁叫你们枪毙他?”手下将督军自己写的手谕递上,只见上面清楚地写明四个大字:“打枪三十。”原来是督军把“棍”字错写成“枪”字。一字之差,枉送部下一条性命。


3. “沁”字写成“泌”,贻误战机,导致冯玉祥与阎锡山联军的失败。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军与蒋介石的军队在中原进行决战。冯玉祥与阎锡山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共同歼灭附近的蒋介石大军。但冯玉祥部队的参谋长在下达命令时,误将“沁”字多加一撇,变成“泌”字,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而河南南部确有泌阳城,距沁阳500多里。结果,冯玉祥部队在接到开往泌阳的命令后,昼夜兼程赶往泌阳,结果分散了冯玉祥与阎锡山的联军力量,贻误了战机,导致了冯、阎联军惨败收场。这场军事上的惨败是部队按错误的行军命令而造成的。这就是一字之误的杀伤力,非同凡响。


4. 一字之误,痛失商机

一间名为隆华的贸易公司与祥龙贸易公司签定了购买80万元羽绒服的合同,但隆华贸易公司却在中途撤消合同,被祥龙贸易公司告上法庭。隆华贸易公司起初准备认罚,但后来发现合同中的“羽绒”写成了“鸭绒”,便抓住这一点,提出“货物与合同所列的不符”,结果祥龙贸易公司反而败诉,只好低价抛出羽绒服,损失达40万元之巨,肇因皆因一字之差。


二、“一字师”的故事。

“一字师”是称呼善改诗文的人,用来比喻一个人虚心学习的胸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的人也可称他为自己的老师。以下是“一字师”的几则故事。


1. 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绽放了,觉得梅花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他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2. 太守李相读《春秋》,把叔孙婼的“婼”(chuò绰)误读为“ruò”音。每天读一卷,一个小吏在旁侍候,常有不悦的神色。李相奇怪地问他:“你经常读这书?”小吏回答:“是的。”李相问:“为什么听见我读到这里,你就神色沮丧?”小吏拜了一拜说:“过去我的老师教我读《春秋》时,他把‘婼’字读成‘绰’字音,现在听您读‘婼’字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读得不对。”李相一听,说:“不对。我没有老师教我读,我是按照着书上注文读的,肯定是我错了,不是你错了。”李相经过核查,发现书上的注文果真不对。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释。李相很惭愧,拜小吏为师,并称小吏为“一字师”。


3. 高适,是唐代的杰出诗人。早年久留边疆,熟悉军事生活,所作多边塞诗。

其诗大多意境雄浑,情调苍凉,间有清丽俊秀的咏景佳作。一天,高适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他就继续赶路。

当他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视察归来后,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相商,径直给它改了。

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三、一字之误惹来不少烦恼。知道误在哪里吗?

1. 有某校董事长在受邀出席校庆文娱表演会上致辞。认字不多的董事长自拟演讲稿。演讲稿部分内容如下:

本校为了庆祝建校30周年纪念,早在几个月前,老师和学生己经如火如茶地进行训练,以便在台上进行文吴表演。演出的目得是答谢大家对本校的支特和爱护。

(他的演讲引来哄堂大笑,他却懵然不知。试帮他作改正)


2. 一青年去看病,医生诊断为“疝(shàn)气”。这病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很普通的病,治疗并不难。该青年识字不多,不认识“疝”字,以为自己患上的是绝症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在一个夜里,草草留下遗书说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疝(shàn)气,”然后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了。事后家人在他的遗书上发现他误认一字,竟至丧命!这让家人哭笑不得。

(你知道他将“疝(shàn)气”误认为什么字,以至丧命?)


参考答案:

1.己()、茶()、吴()、得()、特()。

2.误认“疝(shàn)”为“癌”字。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