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现代文
文言文
古韵文
应用文
作文
2515149

文言文 | 叶老师深入古文浅说记(20):《于令仪悔人》

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 ① 也,长厚不忤 ② 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 ③ ,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于令仪悔人》


【注释】

① 石井人:做生意的人。

② 忤 :触犯。

③ 寡悔 :很少犯错。

④ 延:聘请

⑤ 掖:教育


1. 邻居的儿子为什么当小偷?

2. 于令仪如何处置小偷?

3. 试举出于令仪值得我们学习的两个优点。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叶老师的话

古今有别,认识古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1. 辨认古文里的语气助词:

(若要更详尽的说明,请参考单元一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和“乃邻子也”的“也”,皆是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何苦而为盗邪”的“邪”,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迫于贫耳!”的“耳” ,语气助词,无需翻译。


2. 掌握常见古文词汇意思




答案

1. 邻居的儿子为什么当小偷?

他被贫穷所逼。

(原文:“迫于贫耳!”)


2. 于令仪如何处置小偷?

于令仪问小偷想要什麼东西,小偷告诉他只要有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于令仪还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免得贫困的他因身带巨款而被人责问。

(原文: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


3. 试举出于令仪值得我们学习的两个优点。

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 对于犯错的人,不要马上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其犯错的原因,原谅他,给予实际的援助,帮助他改过自新。/ 从他让小偷天亮才离开的做法,可见他为人细心,会为他人处境设想。


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

(既=已经、复=又、呼=叫、之=他、恐=害怕)


参考资料


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经一释长一智

(每一期 ,会在这部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古文词汇。)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