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敕勒歌》①
敕勒川②,阴山③下。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木兰诗》/《木兰辞》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长篇叙事诗,它以五言为主杂诗形式,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凯旋回朝不受封官赏赐,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木兰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尊敬和喜爱的巾帼英雄,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和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03年 – 361年),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大家。他曾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吸收了汉魏诸家的精华,集书法之大成,兼善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代表作有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等。
在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中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中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名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会,便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此次聚会名流荟萃,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是因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其文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行书法帖。此序文记述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并抒发作者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晚年的得意之作。
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公元345年 – 409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多才多艺,做事非常认真,有时达到疯痴的程度,人称他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文赋、书法,尤精于绘画。擅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他精于人像,画人物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非常传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雪霁望五峰图》开创了山水画的先声,后世称他为“山水画的祖师”。他的人物画尤为突出,他画人物注重点睛传神,流传下来的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顾恺之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女史箴图》有两个绢本,一本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原本为清宫所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顾恺之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而《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
《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
原《洛神赋图》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著有《魏晋胜流画赞》①、《论画》②、《画云台山记》③三篇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提出了传神论、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重视体验观察,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传神”是顾恺之画论的核心概念,例如,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人物,神态各异,都是经过一番观察而描绘出来的。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魏晋胜流画赞》: “画赞”是一种对绘画人物称颂,书于画上的文字。
②《论画》: 是对魏协等画家绘画作品的评论。
③《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构思的描述,并论及人物山水画的经验。
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其中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即是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 – 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人。他生活在南朝宋,是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大数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最卓越的贡献,是计算出圆周率的精密数值。圆周率(兀)指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求圆周率精确的程度,标示着古代数学水平和科学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祖冲之写的数学专著《缀书》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都用作教材。
公元464年,祖冲之被调到娄县作县令,之后又到建康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从这时起,他尽力研究机械制造,重造出了用铜制机件转动的指南车,发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马”、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还设计制造过漏壶(古代计时器)和巧妙的欹器。
参考资料
1. 图说中国历史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3. 叶庆炳《中国文学史》上册
4.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
5. 百度百科、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