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
《隆中对》
这篇文章讲述汉末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并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之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为刘备奉献隆中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隆中对》是一篇千古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这篇文章讲述汉末刘备三次前往襄阳隆中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原文:
亮躬(1)耕陇亩,好为《梁父吟》(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4)。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5)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南阳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6)也。将军宜枉驾(7)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8)亮,凡三往,乃见。因屏(9)人曰:“汉室倾颓(10),奸臣(11)窃命,主上蒙尘(12)。孤不度德量力(13),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14),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15)。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1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17)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18),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19),而其主不能守,此殆(20)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2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22),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23),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4)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注释:
1) 躬:亲自。陇亩:田地。
2) 《梁父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3) 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4) 信然:确实这样。
5) 器:器重、重视。
6)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7) 枉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8)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9)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10) 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
11) 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12) 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13)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 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14)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15)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
16)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17) 挟:挟持,控制。
18)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19)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20) 殆: 大概。
21)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22) 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23) 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
24) 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而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文章二
《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
作品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3)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6),引喻失义(7),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8)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9),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10),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11)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12)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13)竭驽钝,攘除(14)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1) 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2)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3) 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4)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5) 恢弘:发扬扩大。
6) 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
7) 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
8)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
9) 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10)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11) 倾颓:倾覆衰败。
12)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
13) 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14) 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15) 斟酌损益: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16) 兴德之言: 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
17)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咎:过失。
18)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 咨询。
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思考题:
1. 读了以上两篇文章,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评语?
2. 假设当年曹操也去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任军师之职,你认为诸葛亮会答应辅佐他曹操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