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话:
说一说关于文中的人物。当文中出现的人物是一男一女时,考生们可以用“他”和“她”来替代。若两者都是男性,考生切勿以“他”和“他”来指代两个人,这样肯定会引起混淆。
看看参考答案,老师用“他”指代镇长,而富翁则保留富翁,或以“后者”替代。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镇长在镇上建校的前后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135字。文后须注明实的字数。
指示:同学们可以尝试根据题解部分自问自答。
题解:
1镇长想建校,得到谁的帮助?
2学校叫什么名字?海啸来了怎么办?
3镇长为什么再次敲响富翁的家门?
4富翁给了他什么?
5镇长如何处理那包花生?结果怎样?
6镇长如何清理废墟?半年后废墟怎样了?
7富翁知道后有什么感想?
8富翁做了什么事?
9富翁信里的内容有什么重点?
指示:同学们根据文章里面红色的部分思考答案的关键部分。
原文:
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学校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基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镇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们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个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陈亦权《一包花生》)
答案:
镇长想建校【1】,得到富翁艾莱特的资助【1】,将学校命名为艾莱特【1】,学校却被海啸摧毁【1】。他再次向富翁求助【2】,但富翁只给他一包花生【1】。他和孩子、老师们将花生种在学校旁的空地【2】,最后结成花生地【1】。他又带领孩子捡石头、锯树木【1】,半年后堆成建校材料【2】。此举感动【2】了富翁,后者再次汇款建校【2】,并写信【1】表示只资助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2】。【1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