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 [25 分]
第13至16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招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①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③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④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王士祯《池北偶谈》)
注释:
① 善否 :好坏。
② 一过 :一遍。
③ 贸 :卖。
④ 直 :同“值”。这里指报酬,
13 詹懋举为什么会叫木工弹琴? [4分]
答案:
詹懋举正在弹琴时【1%】,发现木工好像在批评他的琴艺【2%】,就把他叫来。
【或】发现木工批评他的琴技
当他知道木工善于弹琴【1%】后,就叫木工弹琴。
【或】想知道木工会不会弹琴
原文答案:
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1%】。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1%】使之弹。
(多抄原文=0%)
14 试述木工学习弹琴的经过。 [3分]
答案:
木工常常见到一个卖柴老人担头上总挂着把琴【1%】,于是请他弹琴,
木工很欣赏他的琴技【1%】,就向他学习【1%】。
【或】听了他弹琴,很喜欢
【或】听了他弹琴,心情愉快
原文答案:
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1%】
15 请分析木工的为人。 [4分]
答案:
【为人2%】+【根据2%】
【只写为人0%】/【只写根据0%】
● 慷慨大方【2】,他把琴送给詹懋举【2】。
● 不重利/不贪心/用原则【2】,他拒绝接受詹懋举的银子【2】。
● 无私【2】,他无条件教导詹懋举【2】。
● 老实【2】,他认为自己是木工,只收工酬,不接受其他的奖赏【2】。
● 好学【1】,只因听到好音乐就向老人学习【2】。
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詹乃 从 竟学,一时琴师莫能 及。
答案: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成【✓】以后,当时【✓】的琴师都不能【✓】比上【✓】他。
(每对两个✓=1分)
备注:
莫能及若翻译成
● 比不上【两个✓】
● 不如他【两个✓】
● 输给他【两个✓】
● 无法达到【两个✓】
● 没能比得上【两个✓】
● 没他好【两个✓】
第17至19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②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④。
(杜甫《恨别》)
注释:
① 胡骑 :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 草木变衰 :草木的盛衰变易,指岁月更替。
③ 剑外 :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④ “司徒”句 :指司徒李光弼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17 诗的题目是“恨别”。根据上面四句,诗人的“恨”体现在哪方面? [4分]
答案:战乱【1】使他漂泊【1】远方【1】多年【1】。
【或】战乱【1】使他与亲人分离【1】相隔很远【1】几年【1】。
【或】战乱【1】使他不能返洛城【2】多年【1】。
18 诗人通过什么生活细节来表达自己思家忆弟的深情? [4分]
答案:
晚上思家,不能成眠【2】;白昼思亲,倦极而眠【2】。
【或】因为思家忆亲而作息反常/日夜颠倒【4】。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9 比较这两句和前面六句,诗人的情绪起了什么变化? [3分]
答案:
从悲凉【2】转为欢快【2】。【2+2=3】
悲凉可以写成
● 愤恨/苦闷/痛苦/忧愁/伤感/哀愁。【2】
● 若写成担心/悔恨【0%】。
欢快可以写成
● 乐观/充满希望/开心/快乐/高兴/兴奋/振奋。【2】
● 若写成希望/紧张/焦躁【0%】。
【文言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懋举很惊讶,问他是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留下的,现在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学有所成,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