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1. 刘先生平时忙些什么事情?
2. 为何刘先生得一纳袍后,几天后又穿回自己的旧衣服?
3. 写出以下句子中“市”的意思。
a. 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
b. 因市一锁
c. 今日偶衣至市
4. 写出文章主旨。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叶老师的话
古今有别,认识古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1. 辨认古文里的语气助虚词:
“嘻,吾几为子所累矣!”的“ 矣”,语助虚词,可翻译成“了”或无需翻译。
2. 名词动用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比如文章里的句子:
(i) “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 “今日偶衣至市” “或衣以出”
“衣”字,本是名词“衣服”的意思,在上述句子中“衣”却当动词用,所以得翻译成动词“穿”。
(ii) “因市一锁”
“市”字本是名词“城镇”或“市集”的意思,在上述句子中“市”却当动词用,所以得翻译成动词“买”。
3. 掌握常见古文词汇意思
4. 通过文字学认识并记得一些生字。
答案
1.刘先生平时忙些什么事情?
每天带一个竹篮,其中放着大笔小笔、棕帚、麻拂等物件,各个寺庙都走遍,拂拭神佛的塑像鼻子、耳洞里有尘土,就用笔把它弄出来。
(原文: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
2. 为何刘先生得一纳袍后,几天后又穿回自己的旧衣服?
自从得到袍子后,他不穿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一直内心不安。后来,恰巧碰到一个人从他的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穿回自己的旧衣服,他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它。
或
自从得到袍子后,整天提心吊胆袍子会被偷,不穿它出去又心里记挂着他,还买了把锁把门锁上。就算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还是紧紧收好防止被盗,让他成天心里不安,直到他把袍子送给别人,穿回自己的旧衣服,他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它。
(原文: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3. 写出以下句子中“市”的意思。
a. 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 (城镇)
b. 因市一锁(买)
c. 今日偶衣至市(城镇/市集)
4. 写出文章主旨。
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人不能被外物所拖累。/ 只有心中没有贪图和牵挂,心才变得坦然,不再为外界的因素而提心吊胆。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刚好碰到一个人从我的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
(适=刚好、即=就、与=给、吾=我、无=没有、复=重)
参考资料
翻译:
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每天带一个竹篮,其中放着大笔小笔、棕帚、麻拂等物件,各个寺庙都走遍,拂拭神佛的塑像鼻子、耳洞里有尘土,就用笔把它弄出来,这样就成了常事,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地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便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一直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变得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我的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
(每一期 ,会在这部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古文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