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405687

2017 | 试卷二【第一部分:现代文】答案

陈老师的话:

试卷二的概述占分20%,都是内容分数。倘若考生的句子有语病,或者错字,就会被扣分,唯最高被扣2%。

因此,考生尽可能要在概述的部分取分,不妨看看老师底下逐段的分析。



第1题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小男孩因“一分”而改变命运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130。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       

“查分数是吧?你3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那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了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了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了……”

“一分”如何改变男孩的命运呢?

往下读的内容就显得重要了。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

 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重组第三个重点:这激励了他,从此更加努力(2%),终于有所成就(2%)


参考答案:

小男孩在一次考试中不及格,害怕被妈妈打,恳求老师加一分。为了这一分,他答应老师期末考试还十分的条件。因为惦记着要还十分和对老师的感激,他从此刻苦学习。期末,他不但考取了好成绩,还首次获得成绩进步奖。这激励了他,从此更加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老师的话:

倘若考生能够懂得作出比较,在开头这么写:

    小男孩原本不爱读书。一次考试不及格……

    第一句可以获得额外分数2分。


第2至6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村后有一方大塘,瓦蓝瓦蓝的塘水,深邃而悚人。

 大塘里生鳖,且与别处不同。此塘里的鳖,甲壳纹理棕绿相间,肉质异常鲜嫩。偶尔,会见一些村人蹲在塘边钓鳖。然而,钓鳖者大都空手而归的时候多。

 村里敢潜入塘里赤手捉鳖的,只有鳖叔一人。

 下塘捉鳖,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情。大塘四壁乱石错牙,像利刃一样潜藏在水中。鳖,恰恰喜好生在那些岩缝里面,还有不少水蛇。捉鳖,全凭胆气和经验,冷不丁被鳖咬住,它至死都不会松口。鳖叔在16岁那年下塘捉鳖时,曾被鳖咬掉半截食指,至今令那些想下塘捉鳖的人望而生畏。这个沉重的代价,也使鳖叔练就了一身捉鳖的绝技。

 夏雨绵绵,大塘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照着金黄色的麦田。

村长拎着一箱白酒,走进鳖叔家,眯着眼笑道:“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是想托你老下塘捉几只鳖。明天,镇上首富王大刚要到咱村来走走。

 鳖叔哼了一声摇摇头说:“他来走走与鳖有啥干系?这些日子,俺筋骨疼,如不了水。”

 村长知道鳖叔的脾气,仍和颜悦色地说:“这次他来咱村,决定着村里的民众图书馆能否建成,你老可不能袖手旁观呀。

 听到这里,鳖叔思忖了一阵,便应承下来,但他只答应捉两只。尔后,村长跟随鳖叔,朝村后的大塘走去。来到塘边,鳖叔脱掉汗衫和裤子,只穿一条粗白布短裤。他深吸一口气之后,轻捷地扎入水中。涟漪散尽的塘水,逐渐平缓下来。偶尔,只见几个微泡浮上水面。村长焦急地盯着水面,竟有些担心起来,“鳖叔!鳖叔!……”地喊了几声。

 只听“哗啦——”一声,一个硬邦邦的家伙划破水面,跌落在塘岸上。村长一阵惊喜,赶紧上前,费了好大劲,才将那只鳖摁住。鳖叔露出脑袋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深吸一口气,又潜入水里。此时,村长已不再担心了,对鳖叔的绝技满是钦佩。

 王大刚对大塘的鳖早已慕名,待品尝之后,更是赞叹不已。临走时,村长把那只没下出厨的鳖,给王大刚放进轿车的后备箱里。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建图书馆的事儿却没有了下文

 这一天,村长又来找鳖叔,他讪讪地请鳖叔下塘捉鳖,并掏出二百块钱给鳖叔。鳖叔愠怒地说:“王大刚既然吃了咱的鳖,咋能食言呢?现在,你就是拿个金元宝来,我也不会下水了。”村长又央求了一番,仍未果,只好悻悻地走了。

 鳖叔怒气难消,决定金盆洗手,对全村人发誓永不再下大塘。

 

2     村长请鳖叔捉鳖,他两次拒绝一次答应,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5分]

3    鳖叔被村人推为捉鳖高手是有根据的。综合全文的信息,写出鳖叔在这方面的两项过人之处。 [4分]

        老师的话:   

        ●        答案可能分散在不同段落。

        ●        注意题目只要求两项过人之处。

        ●        若考生多写,老师只改前面两项,故不要列出一大堆过人之处。

 翌年夏天,鳖叔的五侄儿大学毕业回来,在镇政府里找了一份工作。虽然不起眼,在村里人看来却是一份体面的工作。鳖叔也感到很自豪。自从多年前,妻子难产去世后,他就把几个侄儿当做自己亲生儿子看待。

 不久,鳖叔发现一向性情开朗的五侄儿,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他经常到鳖叔家坐一会儿,然后便不言不语地离开。

 有一天,鳖叔忍不住问:“这些天,你犯啥事了?”侄儿憋了半天,才把心事吞吞吐吐地告诉了鳖叔。原来是镇长想买几只大塘的鳖宴客,知道他就住在大塘旁边后,便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

 他知道有把握能捉到鳖的,只有二叔一人。可是,二叔早已金盆洗手,他不想因此为难二叔。听了之后,鳖叔蹲在炕上,闷头抽着烟袋,没有言语。到了半夜,鳖叔便披上衣裳出门,悄悄朝村后的大塘走去。


4    听了侄儿的心事后,鳖叔“闷头抽着烟袋,没有言语”。你认为他在想什么?[4分]

       老师的话:答案必须紧扣“挣扎”或“纠结”的状况,即难以做出决定。

 第二天,鳖叔失踪了!

 直到傍晚时,才有人发现在大塘边漂浮着一具尸体。很容易辨认出,那就是鳖叔。当人们把鳖叔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显出了惊人的一幕:鳖叔的一种手腕被一只鳖死死咬着,而他的另一只手,却死死攥住了鳖的身子,像焊接在上面似的,掰也掰不开……

  (矫友田《鳖叔》,有改动)

5    哪两件事足以证明鳖叔是个重情有爱的人?[4分]

开放题:

6    鳖叔的死,他的侄儿应该负责任吗? [4分]

第7至12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 · 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季羡林《谦虚与虚伪》,有改动)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