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诗中出现贫富悬殊的内容,
(i)诗人所展现的思想感情:
a. 同情受尽剥削痛苦生活的穷人;
b. 不满或讽刺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
(ii)诗人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对比
挑战自己
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老农⑵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⑶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⑷。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老歌⑴》张籍
【注释】:
⑴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⑵农:一作“翁”。
⑶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⑷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1. 写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2. 何以见得老农家里贫困?
3. 作者如何对比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循序渐进
1. 写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哀愁/同情/不满
答案说明
从内容的角度出发
哀愁
“三四亩”、“不得食”、”傍空室”、都含有因贫穷而哀愁的感情基调。
从诗人的角度出发
同情
同情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不满
(i)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
(ii)山中老农终年幸苦却因纳税而无粮可食,西江贾客珠宝多得用百斛来计算,就连船上养的狗也常年吃肉。
2. 何以见得老农家里贫困?
靠耕种三四亩贫瘠的山田来维持生活。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为了生存,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3. 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
答案说明
(i)老农终年耕种,官家却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
(ii)贫富悬殊
4. 作者如何对比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
山中老农终年辛苦却因纳税而无粮可食,西江贾客珠宝多得用百斛来计算,就连船上养的狗也常年吃肉。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情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不满贫富悬殊的黑暗现实。
答案说明
若诗中出现贫富悬殊的内容,诗人所展现的思想感情:
同情受尽剥削痛苦生活的穷人;
不满或讽刺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
答案必须涵盖 :
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源头。
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情)+思想感情的源头(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
诗人的思想感情 (不满)+思想感情的源头(贫富悬殊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https://www.thn21.com/
【翻译】: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贫瘠的山田来维持生活。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老农在残酷的剥削之下,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为了生存,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都天天吃肉。
【赏析】:
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