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韵文有三个基本步骤:
1. 先解读诗歌里的意象。
2. 再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3. 后找出诗歌主旨/感情基调的来源。
挑战自己
先尝试不参考任何资料,看看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
今夕①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②岁年长。
戎马③无休歇,关山④正渺茫。
一杯椒叶⑤酒,未敌⑥泪千行。
《客中除夕》袁凯
① 夕:夜,这里指除夕夜。
② 为客:客居他乡。
③ 戎马:这里指战争。
④ 关山:关隘山川。渺茫:迷茫不清的样子。
⑤ 椒叶酒:用椒叶泡制的酒。指新年祝福之酒。
⑥ 未敌:未能抵挡。这里是未能阻止泪流的意思。
1. 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何?
2. 作者如何知道自己漂泊已久?
3. 作者为什么认为归期很渺茫?
4. 写出诗歌的主旨。
循序渐进
1 先解读诗歌里的意象
“戎马”和“关山”→→ 战争
“戎马”的原意是战马。
“关山”的原意是险要关口和山岳,也指遥远的地方。诗人多用“关山”来表示怀乡思人。
“戎马“和“关山”都是战争的意象,一看到这两个词汇,就要知道跟战争有关。
同类的意象:
其他常见的战争意象有“长城”“羌笛”“胡马”“长征”“戍楼”等。
2 再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中的“泪”“客”“渺茫”,反映出整首诗的感情色彩、诗人或诗里的主人翁是悲伤的。
3 后找出诗歌主旨/感情基调的来源
同学们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后,接下来要问:究竟何事让诗人翁感到悲伤?
我鼓励同学们要特别留意题目,因为题目往往带出诗歌的主旨或主线。
比如这首诗的题目是《客中除夕》,“客”并不是现代我们所说的“客人”,“客”在古诗指的是寄居外地的人,可见诗人正羁旅他乡。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离家等于跟家人断了音讯,所以在外做客的旅人往往会怀乡思人。题目还点明当时正是除夕,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更是想念家人了。因此,题目《客中除夕》其实已带出诗歌的主旨:描写旅居在外的游子,在佳节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悲伤心情。
诗歌的主旨答案必须涵盖 ;诗歌的感情基调(悲伤)+感情基调的源头(描写旅居在外的游子,在佳节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
越战越勇
请同学们再尝试回答理解题,后对照以下的答案。
1. 悲伤,因为诗人羁旅他乡多年,如今又遇到除夕夜,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2. 看见别人家的儿女已经长大。
3. 战争还没停止。
4. 描写旅居在外的游子,在佳节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悲伤心情。
参考资料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文学赏析
这首诗记写了作者旅居在外的一个除夕夜,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首联点题,开门见山交待了诗人在除夕之夜不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有感情。诗人本来知道“今夕”是除夕,却开头用一个问句,表现出惊叹之意,今晚是什么日子,为什么他们这些外乡人都在谈论自己的家乡呢。平淡的问语中,显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接下来更进一层描写作者的感受。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月长”,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亲身感受,过年家家都是合家团聚,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而自己有儿有女却不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游子在外,竟连自己的儿女近况如何都不了解,不禁辛酸。这二句虽然写得平平常常,可仔细体味,其中却包含着诗人那种言传不及意会的极大痛苦。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这两句交待出造成游子不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元末时期的战争频繁,同时表达出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这句写出了诗人那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感受,别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而自己却作客居他乡,只能借酒浇愁。但是,柏叶酒也不能消愁去恨。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喜迎新春,而诗人久居他乡,社会仍不安定,妻离子别的痛苦,不能不使诗人“泪千行”。
这首诗语言自然朴实,浅显易懂,音节响亮,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看人儿女大,为客岁月长”是世人赞赏的佳句。